第五十章 高门(1/1)

自从阮遥来荥阳,在郑家待了小半个月后,郑瀚终于松了口,四娘郑纷的婚事便定了下来,不过条件是,必须在荥阳成亲。

宗家并未提出异议,这门亲事就这么口头上说定了,接下来,就是两家开始按照婚仪的程序,严格按照“六礼”进行,先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四娘郑纷年方十五,要待到八月才及笄,而宗侃已年近三十,整整比郑纷大了一半,因此,家中长辈希望能早些成亲,而郑家却又想多留女儿几年,两家几经协商,把亲事定在来年的九月。

郑绥后来听说,从母小崔氏为了这事,几乎哭瞎了眼睛。

宗家寒素,上溯数代无显宦,而婚姻首要讲究的是婚宦相宜,自前朝殒落后,传统的世家高门便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到底是重当世冠冕,还是重汉魏传统?

离开世居旧地,宦游他方的高门子弟,大多选择了重当世冠冕,重眼前利益,如远在平城的二叔公,就早已与鲜卑皇族联姻,又譬如南去京口的四叔公,虽娶妻庐江何氏女,但膝下有位嫡女,却嫁给一位富家之子为妻,索求聘财达数十万,当时曾祖父郑穆还在世,为此事,差点要和四叔公断绝父子关系,把四叔公开除出族。

四叔公也为时人所不耻,在南朝建康朝廷,因为婚宦失类,一直郁郁不得志,十年未升迁。

而仍旧在坚持汉魏传统的,多是留在旧地的族人,郑宗两家联姻,算是数代以来,荥阳旧地郑家,第一桩婚宦不相宜的结姻,再往上,就是高祖父把妹妹嫁给起于寒伍的兵士,这事曾轰动前朝,当时包括高祖母李氏在内,皆强烈反对。

后来,那位起于寒伍的兵士,英年早逝,高祖母李氏把小姑子再嫁入李家,这件事,也成为郑家的禁忌,无人再提起。

高门望族,以婚娅相尚,世代为婚,尤其是世家嫡子嫡女,自生下来,就注定的结亲对象,一切已经定好。

六娘郑慕因身体不适,已让伯母送去灵月庵养病。

后来,平城乙浑家来纳采问名时,已直接换成八娘郑葭,也是在这个时候,郑绥才留意到这位一直如同隐形人一般的八娘,然而,八娘迭荡起伏的一生,也由此开始,一生六嫁,次次身不由已。

数十年后,于长安都中,鹿门竹屋,和八姐重聚首时,才发现,家中姊妹,最懂世情、最坚忍,大约是这位八娘了,若是旁人,只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六娘虽与八娘一母同胞,然而,两人的性子却截然相反,这似注定了六娘的早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望正园中,郑绥靠在临窗的美人榻上,听着杜衡的唠嗑,由着辛夷打着团扇,还浑然不知将来……

正准备午睡时,大嫂的丫鬟石兰过来,还刚上廊庑下的台阶,就听到华妪的笑呵声,“姑娘怎么来了?可是大娘子有什么吩咐?”

“听说小娘子今儿上午没去守静园,娘子让我过来瞧瞧。”石兰瞧着华妪说话的声音并未刻意压低,想着十娘应该还没睡午觉。

果然,就听到采茯的说话声,“姐姐进来吧,小娘子还没歇息。”

话音落,人已经掀起竹帘迎了出来,并未婆子打帘。

石兰笑了笑,进了屋子,望着采茯低声问道:“大娘子不放心,让我过来瞧瞧,不知小娘子中饭可用了?”

“天气太热,小娘子什么都吃不下,哄着喝了半碗肉糜粥,后来大娘派人送来绿豆羹,倒是喝了一碗。”先时,李氏打发人来请郑绥过去用午膳,郑绥就是嫌弃天气太炎热,不愿意过去。

之前几日,在守静园那儿,每日里早上过去,必是夜完全黑下来方回来,今日因阮遥在守静园,郑绥遂没有过去,直接待在望正园里,偏这几日,李氏帮衬着诸葛氏招待着宗家的人,一直不得抽空来看郑绥,忙到用午膳时,才记起今日郑绥在望正园。

石兰听了采茯的话,点头笑道:“这不值什么,吩咐厨房多送些过来就是了。”

进了屋,郑绥早已听到动静,先前靠在竹制的隐囊上,这会子已坐直了身,瞧见石兰,唤了声姐姐。

石兰上前问了起居饮食,瞧着郑绥的精神很好,又传了一番李氏的话,方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