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谋事在人。(1/1)

宋威赶到沂州的时候,王仙芝和黄巢的队伍还在路上,如此一来,义军这边就变得极为被动,但即便如此,王仙芝等人还是拿出了勇敢学习刘琦蕴那种将士之风的架势,愣是围着沂州徒劳无功的打了几个月。

这几个月里,冷狄靠着嘴皮子工夫愣是带着其余俩人推掉了无数次上前线的差事,不过赵英杰对此倒也没什么感觉,出于体恤劳苦大众的想法,他只是在军中尽可能地教这些民兵如何使用武器自卫、如何强身健体自保;

而恒常英一直过得比较憋屈,如果不是冷狄无数次给她做思想工作,这小妮子恐怕早就潜入王仙芝的帅帐去实施复仇大业了。

总之吧,义军围攻沂州这些时日以来,他几个虽是没上战场但也没闲着。

另一方面,由于沂州坚固的城墙及手下几路大军撑腰的缘故,宋威这一仗打得也是极为舒坦,他不仅将王仙芝的队伍成功消耗掉一半之多,而且还严重打击了这群人的士气——

城中每天都能从军报中得知义军队伍又有多少多少人战死城外、多少多少人弃甲而逃。

如此,在僵持了三个月之后,宋威决定主动出击。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不过躲在义军阵营中的年轻人并未向主帅汇报,所以当宋威带着大军冲杀出城的时候,着实杀了王仙芝一个措手不及。

王仙芝连攻沂州三月无果,此时早已经疲惫不堪,他万万没想到宋威会打出城来,一时间竟无法有效应对,于是不出片刻间,义军便被冲散,队伍乱作一团。

主帅王仙芝一看情况不妙,便很果断地在部将的掩护下飞速逃离了战场;黄巢这边倒还好,一直在顶着宋威的大军且战且退,最后退到了崎阳附近的深山老林里。

这一仗义军损失极为惨重,王仙芝的队伍由于主帅临阵脱逃,将士无心恋战,死的死逃的逃,可以说是基本全军覆没,所剩无几;黄巢这边虽是退守山林,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可饶是如此,也不过剩千余人而已。

冷狄他们这会子正是跟着黄巢。

黄巢部队千余人被困山林,随时都有被宋威一锅端的危险,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残存的义军将士人人自危,连黄巢都有些心神不宁——不过相比起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义军将士,冷狄他们三人倒是淡定的多。

冷狄和赵英杰因为知道历史走向,所以并不担心,毕竟书上写的很清楚,宋威此番一战成名,心态极度膨胀,他并没有对这伙私盐贩子赶尽杀绝,一来他认为没这个必要,他很清楚这些人的小命是自己荣登富贵的基石;二来嘛,比起当下追击贼寇于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宋威去做。

干嘛?

请功呗。

起义军的惨败让宋威意识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重要性,他的部下更是求功心切,直接在战场上随便找了具尸体冒充王仙芝,报与主帅称贼寇已尽伏诛,宋威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乐得不行,他甚至懒得去查证尸源,直接命人将“王仙芝”的首级砍下,合着自己挥挥洒洒千余字的请功奏表一同送往了长安。

朝廷方面收到讨贼大捷的消息那自然也是欢呼雀跃,小僖宗乐得在宫里直转悠,当即赏了周遭数百太监宫女,大臣们纷纷走进皇宫向皇帝表示祝贺,皇帝也大宴群臣,整个皇宫洋溢着节日里那种欢快祥和的气氛。

王仙芝既然已死,那朝廷派下去的各路人马明面上自然再无用处,宋威很想将这些人马统统攥在手中,但同时他又深知这么做的危险性,所以最后也就假惺惺地将其尽数遣返、命他们各回原处了——

这其实也是庞辅的意思,枪打出头鸟,当前贼寇方平,不宜太早崭露头角,免得遭朝廷猜忌、遭周围其他节度使觊觎。

就这样,将头颅送回长安、遣散了手下将士,宋威便高高兴兴地回了他老地盘青州去了,至于山里那些残兵败将?谁管他啊。

大唐王朝剿灭叛匪举国同庆……这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大概维持了三天的样子。三天之后,又一封奏表送到了僖宗和田令孜的面前,其上带来的消息更是令朝野震荡——王仙芝不仅没有死,反而带着他那些残部以更加疯狂的方式在四处掠夺着大唐的城镇。

龙颜震怒。

僖宗当即下旨,要求宋威重整军队返回战场,而且还郑重说明:这一次再不将贼寇全数歼灭便就撤去他讨贼使的职务。

接到圣旨的宋威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且不说直接被部下坑了一道……而且就这会子,他手底下这些个骄兵横将庆功酒都还没喝上几口,哪里愿意再次拿起武器回去拼命?

这一来二去的,就给王仙芝和黄巢创造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王仙芝对义军首次败北的事大为光火,一个小小沂州几乎将他打回解放前,怎能不气?如此一来,他便将满腔的怒火全宣泄到周遭那些郡县守军身上去了,但凡攻下哪个乡哪个县,除了招募流民扩充军备之外,对于留守的官军无论抵抗与否,王仙芝统统下令无需封刀,就地处死。

另一方面,黄巢和手下的残部躲在山中大半个月,听闻宋威已经退兵也松了口气,不过他倒是没学着王仙芝那样到处烧杀抢掠,他意识到此时的唐军依旧还存有难以撼动的优势,所以稍一考虑,黄巢便决定随机应变,采取自外围不断游走的灵活战术。

几位来自冤句的年轻将领一通商议,加之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于是黄巢便将目光放到了一个地方。

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