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关门教子(1/1)

可是还没等她想清楚,王妃身边两个专门负责惩戒的女侍便一人一只胳膊的把她给架了起来,这会儿这位兆侧妃可是慌了。

“世子爷,世子爷救我。”

“母亲,这是怎么了?您不是去侯府接秦如菁了么?”世子壮着胆子问道,怎么一回来就对着自己的侧妃撒气,“是不是那个秦如菁太放肆,惹您生气了?您放心,等她回来,儿子替您好好教训他。”

看着儿子这样放浪形骸,还做着秦如菁会回来的美梦,晋王妃只觉得气的发昏。

“闭嘴。”晋王妃怒喝道,“还不是你这个逆子做的好事。”

世子乖乖的听话不敢还嘴,便是自小他就知道,父亲对他的情分是一般的,若不是因为自己是嫡子,加上母亲这么些年一直处心积虑,自己根本做不到世子这个位置上,故而又怎么敢跟自己的母亲回嘴。

“你说说你自己,你都做了什么好事。”晋王妃喝了一杯茶,“你竟然敢在长安侯府管那个贱人的父亲叫岳父!还想着人家秦如菁能回来,我告诉你,现在侯府是铁了心了要和离,你要是不离就参你宠妾灭妻!”

“不会吧。”晋王世子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儿子只是一时糊涂这才说漏了嘴,秦如菁怎么会做的那么决绝?”

“怎么会?”晋王妃冷笑一声,“你以为是晋王府可以一手遮天,还是长安侯府没有那个本事?我早就跟你说过,叫你好好对待那个秦如菁,当年我为你求娶她,不知道费了多大的章程,甚至去磨着你的父亲求了圣旨过来,这才给你结成了这门亲事,不然你以为你凭什么娶了她,就她当时的身份,便是进宫做了贵人都是可以的。”

“可我们毕竟是亲王府,是皇亲国戚。”晋王世子不服气的说道,还沉浸在自己皇亲国戚的春秋大梦里,以为自己是皇上的亲侄子,就必然要比秦如菁高出一头来,却没想到皇上本来就对晋王府有所猜疑,可能对自己的弟弟还有感情,对这个本来就不受宠的侄子,不过也就是面子情罢了。

“皇亲国戚又如何?皇亲国戚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晋王妃很铁不成钢的说道,“更何况你也别忘了,秦家可是出过一个皇后的,也算是皇亲国戚。”

“可是,可是,大丈夫三妻四妾,不过是所错了一句话,秦如菁怎么就这么咄咄逼人呢?”事到如今晋王世子还在把责任往秦如菁身上推,晋王妃看着这么一个儿子,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教育的失败,从小这个儿子便是一个聪慧的,读书习武样样都好,甚至于样貌也是一等一的好,她自以为这个儿子完美无瑕,却从没想过要磨练这个儿子的心性,这才养成了她如今这种遇到事情不承担责任,反而是往后推的性格,实在是追悔莫及。

“事到如今你还不认错?”晋王妃说道,“你知不知道,但就是长安侯爷的一本宠妾灭妻就足够把你从世子的位置上给拉下来?”

事情倒是没有这么严重,可是也差不离,这个儿子一直以为自己世子的位置是牢不可破的,实则不过是镜花水月,先不说如今晋王爷还是正值壮年如日中天的时候,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再加上他又有几个侧妃生的儿子,都是虎视眈眈的样子,若是儿子还躺在床上做春秋大梦,那被拉下来只是早晚的事情。

“怎么会?”晋王世子这才冒出一身冷汗,“这可不行啊娘亲,您想想办法啊娘亲。”

他是绝对不可能从世子这个位置上下来的,他没有官职,再没了世子的头衔,不能继承王府,那她可不是就真的一无所有啊,他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一定要想想办法。

“事到如今你才知道害怕。”晋王妃说道,“早干什么去了?想当年我为你求娶秦如菁,看重的一来是她的德行,二来更是他的家世,长安侯爷不必说,自然是战功赫赫深得皇上信任,秦家二老爷如今位列小九卿,入阁便是早晚的事情,三老爷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刑部侍郎了,前途不可限量,你有这么一个岳家撑腰,别人想动你,也要思量思量自己够不够斤两,便是你父亲,在朝堂上也要仰仗人家的周旋,你若是个识趣的,就应该好好的对待你媳妇,就算你不喜欢她,把她当做神仙供着总能做到吧,可你竟然把她当成那种可以随便欺负的小门小户,大咧咧的宠妾灭妻,这会儿人家要和离了,看你怎么收场。”

“儿子也不想的啊。”晋王世子带着哭腔,“只是之前茵茵跟我哭诉,说是自己的父亲受了秦如菁的欺负,儿子一时心疼。”

美人在怀,哭的又是梨花带雨的,他怎么能够不心疼呢。

“住嘴!”晋王妃只觉得一股无名火起,“你还敢提那个贱人,我现在恨不能扒了她的皮,我好好的一个儿子就让这个贱人给带坏了。”

总之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自己的儿子本性还是好的。

“我本来想着她是个老实的,因着如菁一直没有孩子,这才让她进门,想着能给你开枝散叶,却没想到她却是个不守本分的,不尊敬主母不说,还迷的你纵情声色,纸醉金迷,一点的不思进取,搅合的家宅不宁,害你犯下大错,简直就是一个害人精,你竟然还敢帮她说话。”

晋王世子彻底低头了,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是肯定不能在现在这个关头顶撞母亲的。

“儿子知错了。”晋王世子乖乖认错,“可是现在应该怎么办。”

晋王妃沉默,光顾着跟儿子发火这也不是个办法,还是早早的把秦如菁接回来才是真的,如今这事晋王爷和几个侧妃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指不定还要闹成什么样子。

“总而言之,先不要让你父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