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银库完工(1/1)

李川喝了口丫鬟端上的茶,说道:“这次进京我见了皇上。”

李常越一惊,忙道:“不知皇上为何要召见少爷?”

李川纳闷道:“这是我也不知道,兴许就是皇上心血才朝才想见我。”

李常越问道:“少爷现在平安归来,应该没事了吧?”

李川点头道:“没事了,我给皇上献上了一些东西,皇上封了我个锦衣卫千户,以后应该没有人再敢找我的麻烦,不过宫里用度紧张,以后宫里花销的钱银就落在了我头上。”

李常越喜道:“恭喜少爷。”

李川愕然道:“有什么好恭喜的?”

李常越笑道:“皇上封了少爷锦衣卫千户,那少爷就有官身了。”

李川揉着额头道:“一个锦衣卫千户有什么好高兴的,为了这个锦衣卫千户,少爷我每年得给宫里送上一百万两银子,皇帝也太小气,一年一百万就给一个锦衣卫千户。”

李常越吓了一跳,失声道:“一年一百万两银子?”

李川挥了挥手道:“别大惊小怪,一百万两银子是小事,我现在是锦衣卫千户,那些权贵不会再勾结官府明目张胆的来找麻烦,暗中使伴子咱接着就是,那些西洋货物一年赚个几百万银子一点问题没有,以后你把眼界放宽点,不要再盯着那些蝇头小利。”

李常越忙恭敬应是,心下颇为感慨。

李川又道:“我在路上招揽了十几个跑船的水手,那些人都是杀过人的狠角色,来了就能用,你安排人把老庄子收拾一下,那些人要是带家小过来,就安排到老庄子。”

李常越就下,这些事情他早就驾轻就熟。

李川又问道:“银库怎么样了?”

李常越答道:“基本上完工了,就剩下少爷说的装修和防盗门不知道怎么弄。”

李川点点头,这些活他得亲自去干,那些工匠干不了。

到建好的银库看了看,那些工匠干的活不错,严格按照图纸和他的要求施工,留下了走线的槽子。他给银库设计了一套电力系统,只要几组电瓶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维持银库的电力供应,现在就等把电缆线布好,就可以装修了。

歇息了一天,李川亲自带着几十号人扯线。

忙活了三天,才把线全部拉好,然后让施工过来装修。

装修材料全是淘宝上的,地面是瓷砖,墙上则贴墙纸,顶上是铝塑板。好多材料和工具装修的匠人压根没见过,李川不得一边自学一边教那些匠人使用。

不得不说,这些匠人的手艺没得说。

即使是贴墙纸这种技术活,这些匠人虽然没干过,可依然能够凭借精湛的手艺将墙纸贴的挑不出半点瑕疵,一点都不比后世那些专业贴墙纸的工人差。

等到电力系统全部装好,已经到了月末。

按下开关后,李川竟然有些激动。

来到大明快半年了,他早已经习惯了昏暗的油灯。

第一次把电力带到这个年代,他竟然有种开创时代的激动。

虽然这个电力系统全都是现成的,可那种成就感却依旧满满的。

整个银库上下两层,每一次都被分成了十个大库房,每一间库房的四角和中间都装了盏个大号的LED灯,将库房里照的通亮,让人有一种置身梦幻世界的错觉。

李常越和众家丁则惊呆了,差点就俯首叩拜。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民来说,电灯这种东西压根就是传说中的神迹。

走在库房,李常越和家丁们都轻手轻脚,不敢用力踏地板。

在他们的眼里,虽然这座银库十分单调,但只怕比皇宫还奢华许多倍。

光是那些西洋瓷砖,就用掉了一千多块,至少两万两银子。

至于墙上贴的那种看似单调,却十分柔软的纸,想必也是西洋人的高档货,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再加上那些钢筋水泥,这座银库至少花掉了十万两银子。

而在见识过银库大门的神奇之后,李常越已经被震惊的麻木了。

银库有两盗门,都是金属防盗门。

第一扇金属大门装的是指纹识别系统,第二盗大门是人脸识别系统。

这样的防盗门在几百年后再稀松平常不过,可在这个年代,估计只有埋上几吨黑火药才能炸开,其他一切手段都不管用,暴力也无法破开。

忙完银库的事,李川又去了田间,了解庄户们的生活。

……

六月的江南,梅子飘香,稻谷芬芳。

今年的庄稼不错,能有个好收成,农夫们脸上全都洋溢着笑容。

李川在田间漫步,带着两个家丁巡视自家田地。

今年江南雨下的不多,洪涝灾害也少,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好年景。

而对李家的庄户来说,今天则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之年。

新换的东家十分仁善,对庄户们很好,只象征性的收取一成租税,庄户们总算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就算今年的庄稼产量不如去年,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李川隔三差五发福利,在庄户们心里,少爷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如果说皇帝是天,李川在庄户们心里就是衣食父母。

凡是不利于衣食父母的人和事,庄户们都觉自发的抵制。

这就是农民,朴实而勤劳的华夏子民。

到几个村子转了转,李川发现庄户们多了些精气神。

虽然依旧并不富裕,但至少对生活有了向往和期盼。

庄户们看到李大少爷过来,都热情的招呼。

眼看日头到了中天,有庄户大着胆子问道:“少爷,中午在我家吃饭吧?”

李川点头笑道:“那好,今天就在你家蹭一顿。”

说话的汉子大喜,连忙招呼婆娘:“快,把那只老母鸡杀了,少爷要在我家吃饭,多弄几个菜,把庄子送的那个白面拿出来,给少爷做面条。”

婆娘答应一声,立刻招呼几个儿子去捉鸡。

李川也不谦让,就坐在院子里跟汉子说话。

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子撵着一只老母鸡满院子飞跑,老母鸡跑到李川身边时,大点的小子一个恶虎扑食,将老母鸡扑在身下,溅起了一片尘土。

“不长眼的东西,皮痒痒了你。”

汉子大怒,起身就要收拾儿子。

“无妨!”

李川笑着摆手,农民的娃就是皮实,扑鸡的小子胳膊上擦掉一块皮,却跟个没事人似的把鸡拎起,憨笑了几声,捉着嘎嘎叫的老母鸡一溜烟去了火房。

院子里有棵梅子树,树上有不少熟透的梅子。

小点的小子三两下爬上树,灵活的像只猴子,摘了颗梅子,直接从树上跳下,摔了个屁墩也不在意,拍拍屁股爬起来,跑到李川跟前伸着手,咧着嘴傻笑。

汉子刚想训斥,李川已经接过梅子,在腿上擦了擦,咬了一口道:“味道不错!”

小屁孩原地蹦了起来,高兴的怪叫几声。

“怎么不多养点鸡鸭?”

李川只见到三两只鸡,心里有点奇怪。

汉子搓着手尴尬地道:“少爷,鸡鸭吃的也不少,三两只的话喂点谷糠,大多数时候都赶到外面去找食吃,多了就不行了,吃的太少也长不大。”

李川点点头,心里就琢磨怎么让庄户们创收。

只有日子过好了,老百姓才能有精力和心思去干别的。

若是一直扎挣在温饱线上,哪还有精力创造价值。

不过这年头老百姓的主业还是种地,能挣钱的副业并不多。

思来想去,能干的,有时间干的也只有养殖业。

回到庄子,李川就找李常越来商量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