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十八章(1/1)

这章超好看! 品牌和广告这些观念,在宋朝已经有了雏形, 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招牌, 大饭店前面还会扎个“欢门”, 就是用竹子铁丝扎成门楼,往上面缠上各色丝带,讲究些的还缀上鲜花,美得很。

方洪玩的这一手,可算是给开封城百姓们添了不少谈资。据说某位国公家的小孩为了抽奖, 愣是缠着他祖父一口气买了十几贯钱的书,几乎把店里每样书都搬了一份!他祖父财大气粗,还在那鄙夷:“你们这家店书怎么这么少啊?”弄得方洪都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这国公爷的小孙儿手气还不错,抽了十几次奖,抽到了足足三只蝙蝠儿。小孙儿听了五福临门的说法,扯着国公爷衣角喊:“五福~五福~”

国公爷没法子,只能以国公府的名义给某某书院捐一批书,又大手一挥花了十贯钱,总算是让孙子集齐了五福。也就是说, 这位国公爷的小孙子花了足足两万五千文钱,成为了第一个集齐五福的人!

方洪给国公爷爷孙俩分发奖品和书香卡、书香券时还算镇定, 等第二日一早他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去找王雱,和他分享这一喜讯。

方洪是假镇定,王雱可不同, 王雱是真镇定。他笑眯眯地说:“这只是开始而已。”

这个时候国公爷的孙子已经在圈子里帮他们打起了免费活广告, 这位国公爷小孙儿还有点风流衙内苗头, 他在小朋友们聚会时大摇大摆地掏出几个可爱至极的胖胖鱼挂件,一个一个分给自己喜欢的、长得好看的女孩子~

没错啦,只给女孩子,男孩子是不给滴~哦还有,长得不好看的不给,不爱和他玩的也不给,哼,叫她们平时整天老觉得他笨不带他玩!

这风流小衙内的做法见效很快,拿到胖胖鱼的女孩子都围到他身边叽叽喳喳地和他说话,其他没拿到的不是生气地骂他,就是哇地一声哭出来,场面一度失控!

第二天,一群勋贵涌入买买买,每个人都是来花钱让小孩抽奖的。有什么办法哦~我孩子都被欺负哭啦,而且又不是什么败家事儿,买书哎,买书是不会错的,可以用来传家~

购买欲是会传染的,围观的百姓们见他们买得火热,免不了要进去看一看,瞧一瞧。偶尔有人捡漏得了张勋贵们不想要的“小小书香客”优惠券,原本不打算买书的人免不了为孩子挑些启蒙书回去,可比平时便宜了许多钱呢!

方洪根本没料到一个抽奖和一批小挂件能差点把他的库存卖光。好在有一批新书已经在印刷完毕,很快可以填补这份市场空白!方洪趁热打铁地把新书摆到货架上,迎接这个让他感觉美到不行的新年。

王雱一点都没掺和,每天依旧往国子学里头跑,和司马琰嘀嘀咕咕。司马光和王安石也在年前把《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整理完了,方洪从王雱那得了消息,扔下一堆事亲自上门取稿子,老实回了司马光和王安石好些问题才离开。

司马光说:“京城今年可真热闹。”

想到这热闹有自己儿子出的一份力,王安石心里有些小骄傲,笑着说:“那天雱儿去大相国寺那边买了堆布头回来,我还觉得他在胡闹,没想到现在这些布头摇身一变成了小孩子们的最爱。”

司马光道:“有时小孩子的脑筋可比我们灵活多了,像他们捣鼓出来的纸牌都能赚十来贯钱了,比我们俸禄都高。”

两人相视一笑,都觉得自己儿子/女儿棒极了,儿吹/女儿吹知己相逢、惺惺相惜!

另一边,方洪趁热打铁把《五年科举三年模拟》的印刷工作安排下去。这年头的印刷都是雕版印刷,一本教辅资料得弄许多块雕版。方洪让雕版师父先把其他工作停了,全力完成这书的雕版工作,赶在年前把书给印了出来,趁着“书香客活动”的尾声大卖了一波。

当然,教辅资料最重要的渠道是直接面向学校销售。方洪第一时间给胡瑗送了一批,让胡瑗看看这本由司马光和王安石联手编纂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胡瑗本就是“考出人才”的推崇者,见到这份教辅资料后非常满意,觉得内容详实、选题全面,最要紧的是要是学生人手一份,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必每次都由先生念题、写题!

胡瑷对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个年轻人也非常看好,捋着须说:“行,放着吧,我会让人推荐下去的。”

除夕这天,书坊终于歇业了。方洪亲自跑了趟王雱家,给王雱送钱。这一回虽然没写契书,方洪却还是卖出的每一本书分了一份钱给王雱。份利肯定不大,不过对吴氏而言却多得惊人,拿到手的时候她几乎下意识地想还回去。

这大概有五十两银子了吧?

王安石对吴氏说:“收好吧,你儿子可是想着要修县衙的。”

吴氏听了不由骂:“什么我儿子?难道他不是你儿子?”

王安石不吭声了。他和司马光联合编纂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卖出去也会得一笔版税,他们一家人手头会宽裕许多,往后就不用紧巴巴地过日子。他儿子还很会安排,煞有介事地设立了一笔洗澡经费、一笔买书经费以及一笔衣服首饰经费,一家三口都可以动用自己那份“特殊经费”。

用他儿子的说法那就是:“赚了钱就是要花的,光靠省根本省不出几个钱来。”

王安石深以为然。就比如方洪这次花钱搞活动,带动的可不止他自己的书坊,雕版师父、印刷工、店里伙计有了活干,家中可以攒下余钱;书卖得好,造纸的、产墨的都能带活,也能养活一批人。这些人手里有了余钱,会出去购买年货,卖货郎得了钱,又会花钱割些肉过年包饺子……如此一来,许多百姓都会比平时多得些钱也多花些钱!

王安石心里对这个“商品经济链”隐隐有些想法,不过还不成熟,他连司马光都没提起。他还太年轻,经验不够充足,说出的话肯定没有说服力,他得去外面实践几年!

关于未来的计划,王安石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难得在京城过一次年,王安石放下书对吴氏和王雱说:“走吧,我带你们去看舞火龙。已经和君实约好了,一块出去走走吧。”

王雱对舞火龙兴致不大,不过听说司马光要去,王雱马上套上外套往外蹿。

司马光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他又可以见到阿琰妹妹啦~

年后他会跟着王安石外放,再见还不知会不会是好几年后,他们得珍惜每一次见面机会啊!

吴氏见王雱蹬蹬蹬地往外跑,不免对王安石说:“这小子,一听到他阿琰妹妹就跑这么急。”

王安石对司马琰印象很不错,那孩子又聪明又乖巧,和他这上房揭瓦的儿子可不一样。他说:“难得遇到个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他自然欢喜。”

两个人边说话边往外走,外头已经有不少人往御街方向走,都是去看火龙的。王雱这会儿已经熟门熟路地跑到国子学门前,嘴巴甜得抹了蜜一样,机灵地向司马光夫妇拜年。

司马光掏出个红封递给他,笑着说:“新一年可得少让你爹操心了。”

王雱乖乖谢了司马光,口里却说:“那可不行,我爹就爱为我操心。”他目光瞄向司马琰,见司马琰换了身新衣服,外套是红通通的袄子,顿时觉得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个审美,觉得自己儿子/女儿贼适合大红色。没错,他身上也是红通通的棉袄子!

王雱笑嘻嘻地拉起司马琰的手,又蹬蹬蹬往他爹娘那边跑,替脸皮薄的司马琰讨压岁钱:“爹,娘,阿琰妹妹给你们拜年了!”

吴氏一看,两个小孩身高差不多,都穿着红袄子,脸颊被风吹得白里透红,瞧着怪喜庆。她柔声训道:“你自己一个人跑来跑去就算了,还拉着你阿琰妹妹跑,摔着了你阿琰妹妹怎么办?”边说着她边掏出个红封递给司马琰,“阿琰,雱儿要是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帮你教训他。”

司马琰可没王雱脸皮厚,她收下吴氏的红封后规规矩矩地道了谢,才说:“他没有欺负我。”

两个人跟着人流往御街走去,不一会儿便看到火龙从南熏门那边进城,一路沿着御街前行,沿途走走停停,仿佛在向每一个往来的路人致意。王雱和司马琰个儿矮,人一多什么都瞧不见,还得让王安石和司马光把他们抱起来才能看个大概。

两个人被各自的父亲抱着,都有些不自在:其实他们对火龙真没兴趣呀~

忽然,朱雀门的方向传来“嘭”“嘭”“嘭”的几声异响。

王雱拉拉司马琰的袖子和她一起往天上看去。

灿亮的焰火争相在朱雀门上空炸开,绽放出绚烂夺目的烟花。王雱和司马琰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见了还没散去的烟火。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繁华的时代,他们就好好跟着他们的大佬爹到处看一看吧!

临近过年,王安石不必再去朝廷报到,走动却多了起来。他从弟王沆是今年及第的,正在京城接受“公务员上岗培训”。所谓的从弟就是堂兄弟,王沆的上岗培训也结束了,赶紧过来见嫂子和堂侄儿。

王雱对这族叔没什么印象,不过人都来了,该喊人的时候还是得喊人。

王沆看着他感慨:“兄长许多年没回临川,我们都没见过侄儿。”

王安石笑着应和。

他母亲是续弦,父亲前头还有个妻子。后来父亲得了官职,带着妻儿和祖母到任上生活,回去临川王家的机会便少了。前些年父亲去世,灵柩暂葬江宁,他们兄弟几人一直商量着要选个好日子、挑个好地方正式为父亲下葬,这耽搁来耽搁去一直没成。听着王沆说起临川诸事,王安石也十分怅然,表示等上头批下葬父之事后一定回临川小住。

叙过旧,王安石又不动声色地提起吴氏她们在大相国寺碰到的事,嘴里假意说道:“我已经教训过他了,小小年纪的,胆子这么大,连这种事都敢掺和。”

“兄长教训侄儿做什么。”王沆觉得王雱这事做得很对,“若是叫拍花子把人拐了去,那才叫不对!叫我看,我这侄儿聪明又有胆识,遇事不慌,不莽撞、敢出头,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王安石被王沆这一通夸,浑身舒泰,对这从弟观感颇好,热情地留王沆用饭。

王雱一脸无语地坐在一边,看着王沆的眼神满是怜悯。

恭喜,您已加入“炫娃狂魔炫耀对象候选人”名单,以后一准能经常在信里看到你夸的这些“一定有大出息”的事儿啦。

王安石一向是节俭的,可敌不过王雱这样爱吃那也爱吃。以前家里没钱,王雱想吃也忍着,懂事得叫吴氏心疼。手头宽裕之后,管着钱的吴氏花钱也大方起来,每顿至少都是带荤的!

王沆起初见王安石租住的地方小,还想着自己从兄日子是不是挺困难,自己是家中独宠的,手头宽裕,要不要找机会匀些银钱给从兄。结果一顿饭吃下来,王沆便打消了这念头。

他这从兄住的不好,吃得却颇不错,吃过饭侄儿还提醒他从兄说早说好了等会儿要去澡堂洗澡的。这小日子过得真美!难怪他这回见了从兄感觉有哪里不同了呢,原来是原本邋里邋遢的衣服变得干干净净的,须发也打理得很不错,和离开临川时着实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大概是嫂子的功劳吧?

于是王沆临去时直夸:“娶得嫂子这么贤惠的贤内助,兄长运气着实好啊!”

王安石喜欢听人夸自己儿子,但也没有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妻子,他颇为赞同地点头:“那是自然。”他亲自送了王沆一段路,兄弟之间瞧着颇为亲近。

踏着满地白雪回到家,王安石赞道:“这弟弟不错。”

王雱正捧着本书背着呢,闻言瞄了王安石一样,感觉王安石眉梢眼角都透着“我老婆儿子被夸了我贼高兴”的得意。

王雱哼哼唧唧地接着背书,他这爹什么都好,就是爱让他背书,想去国子学找司马琰她们玩,得先背书;想去澡堂子洗澡,得先背书。这小半个月背下来,他都快把《论语》背书了!

这简直是理科生的奇耻大辱!

凭什么要理科生背论语啊?!理科生把论语都背出来了,让人家文科生怎么办?这也太伤害人家文科生了!

王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晚上去澡堂洗澡的时候,王雱试着和王安石讲道理。他搜肠刮肚,勉强在九年义务教育里想到一篇自己还能记得的文章:“爹,你听说过《伤仲永》的故事没有?”

这可是入选九年义务教育的古文啊!可见它寓意深远,发人深省,正适合王安石这种看到儿子有点小天赋就迫不及待到处炫耀的人!就是他学的时候还挺小,记不太清是谁写的了,应该挺有名的吧。

王安石一挑眉,听王雱不唱那首洗脑的洗澡歌、反而讨论起文章来,他觉得稀奇极了,不由问:“你还知道伤仲永?”

“知道啊,那个叫方仲永的倒霉娃儿因为比其他小孩聪明一点点,小小年纪已经能写诗,他爹就一天到晚向别人炫耀自己有个神童儿子!”王雱说,“结果呢,炫耀着炫耀着他儿子被耽搁了。我觉得这故事很有道理,爹你可千万别学方仲永他爹啊!我才三岁呢!你不能为了和别人炫耀儿子聪明就天天让我背书!拔苗助长要不得!”

王安石乐了,瞧了他一眼,说:“我怎么记得《伤仲永》这个故事讲的是‘玉不琢,不成器’,天赋再好也得好好教育,要不然只会白瞎了好天分。”

王雱:“……”

这意思是得加重他的学习任务啊!王雱一激灵,赶紧否定:“写这个故事的人肯定不是这个意思,爹你可别听别人瞎说!”

王安石似笑非笑地睨着他。

王雱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欣赏够了王雱有点懵逼又有点疑惑的表情,王安石才慢悠悠地说:“这故事就是我写的,你说我是不是瞎说?”

王雱:“………………”

你是大佬了不起吗?!

你的文章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了不起吗?!

是的,就是了不起。

……

王雱第二天去找司马琰,蹲在韭菜苗子前和司马琰叽叽咕咕地说起昨晚的惨案。见他一脸生无可恋,司马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很没良心地觉得王雱这日子过得太逗了。

直至王雱气鼓鼓地瞪她,司马琰才宽慰说:“不就是背书,对你来说又不是什么难事。”

王雱一脸深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深沉了短短几秒,他又恢复了平时的皮皮雱状态,“我只想当个混吃等死的官二代,咋就这么难呢?”

司马琰想说,你三四岁就能在短短一个月内给家里赚十几贯钱了,这比背出《论语》能力更大好吗?

不过司马琰想了想,没提醒。司马琰和王雱不一样,司马琰前世的家庭也不简单。她很清楚若是他们不能改变将来那一场守旧派、变革派的斗争,现在这种安宁欢快的小日子绝不可能再有。

哪怕这个时代对女性还算宽容,允许女性出门与交游,却也不可能让她插手这种朝堂大事。再有就是,她也不擅长这些。所以将来若是朝堂之事需要人居中转圜,只能由王雱去做。

司马琰平日里常在司马光书房玩耍,耳濡目染之下对如今的社会制度也有一定了解。

司马琰娓娓说:“朝廷一向是‘刑不上士大夫’,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的人,你要是考了功名在身,将来就等于多了一道保命符,将来遇上什么事顶多是被流放外地。”比如后来苏东坡遭遇了类似“文~字~狱”的事儿,一贬再贬,一路贬谪到最南边的海南岛。

王雱理直气壮地反驳:“我这人安分守己,怎么会遇上什么事?”

司马琰一脸“你真这么觉得吗”的表情瞅着王雱。

王雱:“……”

王雱怂了。看来这该考的还是得考,早点考上早点加一条小命,作天作地也不怕不小心把自己作死了!

他唉声叹气地点头:“成,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点考个进士。”

两个小豆丁对着韭菜苗苗聊完未来规划,又去找胡守恭他们玩儿。胡守恭已经完全好了,每天精神奕奕地抢着玩牌,压根没再想过“我是个不被爱的小可怜”这种事儿。

太学也放假了,胡瑗胡校长每天基本都在家。他对学生严厉,对小孩却很宽容,不仅不觉得王雱他们太吵闹,还叫人准备些小食送去,免得小孩子闹腾久了会饿着——一般家里都是两顿,早上太阳高升时吃一顿,晚上日头将斜时再吃一顿,别的时间都不备饭的。

王雱和司马琰每天去找胡守恭时,都会先去向胡校长问好。别家小孩怕校长,他们从来都不带怕的,毕竟他们是学霸,学霸从不怕老师,更不怕校长——校长看了他们永远慈眉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