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平衡简述

创世的三个矛盾

万物来源最终的哲学描述,宏平衡的自我矛盾无的自我定义

第一个矛盾

最初存在的是,绝对的无;无,没有维度,没有长短,大小的黑暗。

这时连空间本身都并不存在,但是无本身,却是一种存在,存在着无这个东西。

创造世界的终极,无本身就是一种必存在的态。

总玄宇宙最终极的思考,不认为有一个创造者,一个最终意识,一个意图。

而是确定,一切来源于无的自我矛盾。无的自我矛盾,形成了无数的空间质点,每个空间质点,都可以看作无的一个矛盾态。

现在宇宙中有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无,一个是无的概念。

这个矛盾是,无说,宇宙中一无所有;

无的概念说,宇宙中存在一个称之为无的事物。

最终的结果是,空间质点的诞生,每一个空间质点,是无自我不断的矛盾。

这是创世的第一个矛盾,矛是无代表一无所有。

盾是一无所有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和概念,这个状态和概念本身,就是无之外的东西,存在。

第二个矛盾,空间质的诞生导致宇宙中出现了第二个矛盾。

空间质的存在本身的问题,空间质本身不包含任何事物,当无数的空间质从无的自我矛盾中被创造,这时宇宙第一次出现了大小,距离的概念。

两个空间质点,排列起来比一个空间质点长和大?,维度,大小,空间,多少,位置关系,乃至最初的数学,由此诞生。

对宇宙而言,当产生时,数学就产生了。

个空间质点比1个更多,这时宇宙中多了大小,长短,距离的概念。

空间质的存在让总玄宇宙诞生更近了一步。

这是创世的第二个矛盾矛,是空间质产生所引发的无数概念。

盾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冲突,两个空间质,存在与一个位置上的可能。

第三个矛盾,当无不断的自我矛盾,空间质点不断的产生然后叠加和挤压。

能量诞生了,最初的能量只是无尽的空间质点不断挤压和叠加所产生的,一种强空间质点运动,不断的生灭,依附与空间质而存在。

或者说能量就是空间质本身自我循环叠加后的矛盾态,能量的诞生和叠加,导致了人类科学家定义的宇宙大爆炸和物质的产生。

物质是能量的自我矛盾态,只是这个宇宙大爆炸并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甚至此时此刻无穷尽的总玄宇宙之外,无依然自我矛盾着。

每一秒,无数的宇宙正在被创造,无数的宇宙正在毁灭,而这无穷尽的循环,形成了总玄宇宙世界无尽宏观的蓝图?。

一切起始泯灭于宏平衡无尽的矛盾之中。

——————————————

纯无与玄无的来源,以及最初生命的诞生

根据总玄宇宙文明与科技不断的发展,追溯至宇宙最初生命的产生

在宇宙高等文明序列中,对生命的定义及其简单,可感知的一种存在感。

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宏平衡的第一个矛盾,空间质点就是最初的生命。

最初的空间质点并不平衡,被定义为小的,远远小于人类所定义的普朗克长度。

被定义为大的,远远超过了人类可观测的宇宙尺度。

这种不平衡导致并引发了第二次矛盾的产生。

从无中所酝酿或者矛盾所产生的空间质点,可以看作一种无的不均匀,空间质点内部的无和空间质点外部的无的不均匀。

这个无就是纯无,空间质点的本质是,纯无的不均匀。

区分这种无分布不均匀的概念,就是最初代的玄无。

而宏平衡的自我矛盾就是许多年前向你们所描述的,玄无的创新精神。

当空间质点内的纯无,与空间质点外的纯无,互相认知就产生了存在感,也就是最初的生命。

最初的生命就是空间质点本身,是一缕缕转瞬即灭的存在感,是空间本身。

最初的生命不具备结构性,无法思考,无法记忆,纯粹的感知到本身的存在感和外界无尽黑暗中的一无所有。

人类乃至整个物质世界和无尽的文明,都存在于空间质上。?

空间质点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在人类所居住的宇宙而言,是由无穷尽普朗克长度的空间质点所构成的可感知生命体。

人类所谓的感知和我,是物质结构体所占空间,空间本身存在感的一种集合。

这种集合依靠占据其的物质体来思考,是物质结构大脑依托于空间来思考了我,

又或者空间质点依靠物质大脑结构来感知了那个我,两者相辅相成,前者提供思考的可能,而后者提供感知的存在感本身。

当物质不断的在空间质上移动,人类所感知到的存在感每一秒都由全新被物质体所移动过的空间质所表达。

纯无凝聚的过程,更像还原了第一次宏平衡的矛盾,也可以称之为第一矛盾体。

它的原理是,以物质结构为基础,反复凝聚和感知我的存在。

强化物质体所占据空间质点背后无的不均匀性,从而赋予空间质点背后无的不均匀性。

当这种不均匀性达到极致而变得更加稳固,会开始逐步具有自身的结构性。

于是无可以摆脱对玄无结构性的依赖,开始思考,记忆,乃至意识。

人类所感知的那个”我“与凝聚纯无所寻找的那个”我“,正是无数空间质点寄托于物质结构的一种集合作用。

是创世第一矛盾,所产生的最原初的生命的进化????。

————————————

觉知

关于于觉知的寻找、确定、锻炼。

寻找:停止你的思想,你的思维,你的内在独白,内在乱七八糟的运转。让自己保持一种“空”和“静”的状态。

确定:进入到一种纯粹的观察之中,内在不思不考,不评价,只是单纯的观察,去看,去感觉,去知晓。

渐渐地让这种状态平静稳定下来,直到你能轻易进入并适应这种状态,这——便是觉知的状态。

锻炼:不断地观察,不带丝毫的评判,去向外观察,去向内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内在和外在的影响。

来自于内在的影响,主要是你的自我对话,自我思维潜意识运转,这些在觉知锻炼中都需要屏蔽,控制,舍弃。

来自于外在的影响,主要是外在的大环境,初级者,你需要寻找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来练习觉知。

等你熟悉了觉知的状态,再慢慢的在一些不稳定的环境里进行觉知的锻炼,直到真正的纯粹熟练熟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