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1/1)

元帝仪敬了陆赋一杯。

陆赋道,“姑娘见谅,老夫不好杯中物。”

元帝仪做惋惜的模样,这可是有一定年份的女儿红,“是我疏忽了,南蛮的待客之道是客人来了得敬酒,忘了这里是敬茶。茶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现在这种时候是该喝茶的。”元帝仪吩咐丫鬟去沏茶,然后饮了口酒,说道,“元府和陆府向来没有什么交情,我本来还想着贸贸然的让人去请会唐突,两位陆大人又是贵人事忙未必能从繁忙的公务中抽出身来。”

陆赋道,“姑娘开口了,自然要过来。”她都开口要挟了,若是不来,必然要告到皇上那去,虽不知她是不是虚张声势,但最后为求谨慎,还是来了。

元帝仪拿起酒盏,走到花前,拨弄着一片墨绿的叶子道,“南蛮的姑娘既不懂诗词也不会歌赋,对摆弄花草的也不喜欢。还是因为皇上赐了我这么多花,我不得已请了一个花匠回来打理,才学了点怎么种植花草的学问。想花开的好,得施肥。两位陆大人知道,这肥一般是用什么来做的么?”

陆赋道,“不懂。”

元帝仪念道,“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有草木腐烂的田地用来栽种是最好的,也可以用溷肥、厩肥也就是人畜的粪,或者把‘尸首’买到土里。”

陆赋谈笑道,“尸首,总不会是人的尸首吧。”

元帝仪摇头,“瞧我说话,实在是不清不楚的,是牲畜的尸首。”元帝仪摘下一片叶子,嗅了嗅,“人家说看到美丽的事物,心境也会变得明亮起来,但我的心境怎么没有变好呢。九皇妃出事的时候我和她在一块,没想到不过是走开一会儿,却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我实在是对不住陆大人。”

陆赋面上毫无变化,“这与姑娘无关,姑娘何必觉得内疚。”

元帝仪垂下了脸,自责道,“虽然是九皇妃邀我去的楼外楼,但我若是寸步不离,或许那刺客行刺时我能大声呼救,九皇妃也不至于会伤得这么重了。”

丫鬟端上茶来,偷偷往陆存熙这瞄,这般挨近着瞧,见他面如冠玉,羞红了脸。陆赋道,“怕是惋幽命中该有此横祸吧。”

元帝仪道,“佛家有个词叫因果,很是有趣。说种善因得善果,反之种恶因则会得恶果。可红尘俗世比佛祖的西方极乐要复杂多了。这么多因因果果的有时交织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是谁先种的因了。所以才又会衍生出另外一个词叫冤冤相报何时了。”

陆赋道,“姑娘这样的年纪已是有这样的见地很是了不得了。方才说耳濡目染,我想姑娘的家人定也不是一般人物。”

一般的世家大族怕也教养不出这样的姑娘,即便是站在天子身旁举手投足也不见丝毫怯弱,十六岁的小姑娘,原以为不过是有些小聪明,倒因此上了她的当了。

元帝仪道,“昨晚有几个不长眼睛的毛贼居然闯进元府来行窃,也实在是胆大包天了,这是什么地方居然敢闯到官邸来。他们被逮住之前还求我把他们放了,说是受了陆府指使的。我一听就知道他们满口胡言,陆大人是什么人,怎么会知法犯法。”

陆存熙一直没有开口,听到此处,平静道,“我有几句想私下和姑娘说,我看那里风光甚好,不知是否有幸能看一看这元府的景致。”

元帝仪道,“当然可以。”她起身。

陆存熙看向陆赋,陆赋点头,安心用起茶水。

元帝仪沿着石头小径走,花匠把园子打理得很好,花团锦簇,花草修剪得齐整,一点也不杂乱。不过她此刻是无心欣赏的,只感兴趣的问,“陆公子想跟我说什么?”

她好奇他怎么还击,老实说,一场游戏要想高潮迭起得旗鼓相当一会儿你占上风,一会儿又是他占上风,这样也是很有趣。

陆存熙道,“舍妹曾经被掳走,姑娘应该是知道的吧。我让人去追查,他们回来禀报说有个小贩曾见有个陌生男子跟在我妹妹的轿子出了城。”

她抱着手道,“是么,那那个小贩呢?”

“第二日就不知所踪了,不过小贩失踪之前倒是跟家仆描述过陌生男子的相貌,倒觉得像是姑娘的远房亲戚。姑娘那两位亲戚来皇都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吧。”

那小贩不见,以及她两个仆人在青楼中一掷千金,估计都是元帝仪在背后指使。只是想消了他们的嫌疑,即便有人追查到了,也会因为觉得他们没有这般做的动机而打消怀疑。

事实上,陆存熙到现在也确实猜不到她的两个仆人为何要绑了梦怜去。

元帝仪惊讶道,“陆公子不会怀疑他们作奸犯科吧,他们长得是像贼,可那也不是什么罪过。得要有真凭实据才好,不然那叫诬陷。”

陆存熙微笑,“姑娘来历虽是神秘,可也并非人人都像姑娘这般似从九天下凡来的查无可查。那两人是山贼吧,夫人的两位远房亲戚曾经打家劫舍,杀过不少朝廷官员,官府甚至出过告示悬赏,姑娘知道么。”

元帝仪把发拨到耳后,绞着头发玩,“那又能如何。这都是伪帝乱政时的陈年旧事了,那时被逼上山落草为寇的百姓数之不尽,皇上登基时早就下旨只要愿意归顺既往不咎。他们现在在衙门里做衙役,也算是归顺了。”

“皇上确实下过这道旨意,皇上仁厚爱民,使得他拨乱反正要夺回帝位时,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这里头也包括了伪帝的旧部。豹国公当时派他帐下的将军押送粮草给皇上,经过一个山头,粮草却被劫了,那位将军也被山贼废了右臂废。豹国公与之交情深厚,曾立誓要给他报仇雪恨。”

这事她好像是有些印象,既然占山为王本职就是打家劫舍。那时山上的兄弟还没那么多,干爹还曾犹豫要不要做这笔买卖。他自己也知山上的不过是乌合之众,缺人手缺兵器。若正面交锋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