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每日早朝。

上次天子大发雷霆的场景仍如绕梁余音在诸位朝廷栋梁的大人心头,近日来不论天子如何推敲,一向素来不合的三公九卿和六部官员都心照不宣的打马虎眼。

最简单的驭人之道大概就是打一棒子给个馒头,恩威并施,让人想起棒子就疼,想起馒头就喜,军营如此,朝堂之上亦是如此。只是对于统御九州的天子而言,这等驭人之术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谣言在私下里暗传,说每代大汉天子在驾崩之前,都会密诏宣来太子传授乘龙术,至于真假,那就只有刘姓的皇家自己知道了。

朝政凶险,不亚于沙场,一句话,一个不起眼的小过失,就能让一个人这生的升迁性命划上符号,能在朝堂之上如鱼得水安稳度过三十年以上的官老爷,那都是修炼到家的老狐狸,做事滴水不漏,做人也差不到哪去。

泰天皇帝继位,以文煌武德功绩满满的先皇广文帝留下了尽是老狐狸组成的江山中枢,未尝不是对年轻天子的一个考验,若是能让这帮老狐狸俯首的心服口服,那大汉天下在泰天年间定然是不用愁什么外患内忧了。

往往事与愿违。

先朝之时,广文皇帝极力打压世家,这帮自诩是国之良木的钟鸣鼎食之辈何止一个惨字,前五年使尽解数挣扎,后十年各个都像断了翅膀的禽鸟,只能叫唤。广文年间的最后五年才算是翻过身来,这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广文帝那小心翼翼乞讨来的。

到了泰天皇帝继位,这帮被打压了数十年的世家犹如枯木逢春,上位得权的速度让整个天下都大跌眼镜,对此泰天帝也只坐视不管,仍由这帮他父皇眼中的臭鱼烂虾蹦跶,这才有了当下的局面。

寒门自古少出望族,鲤鱼跳龙门之后在贫寒的士子也能化麟成龙,能一辈子心系国政死后家徒四壁的少之又少,有能安抚天下之才又有此等品德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大汉千年也只有一个黑衣寒士叶荆岚。

泰天皇帝利用世家来削藩,世家何尝不是以此为借口来谋权?双方都是斤斤计较的衡量弊失,比商贾更要商贾,制衡有术却失天子之道的泰天帝为此吃了大亏,逼反了宗室亲王,坐大了世家豪阙。

如今在想力挽狂澜,可步步为营的世家不给这个机会,而已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宗亲更是没得商量。

皇帝称朕,好一个孤家寡人!

朝中三公六部,还有清贵至极的九卿国戚,站在天子这边的少之又少,扳开手指一点,死心塌地的好像就一个御史台。

可那些明面上口口声声为了大汉江山社稷永固的王公大臣也并非是拧成一股绳的结,泰天四年,几乎每一天的朝会都是一场不起硝烟的战争。明面上御史台和众大臣的矛盾不用多说,除此之外各个党派也是外掐内讧,能持着白玉笏板的都不是省油灯,不论是举荐还是一步一个坎乡试郡试直到殿试爬上来的官员,早就站好了队,和最前列那些持着上品象牙笏板的大人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同仇敌忾。

至于殿外那些拿着竹木笏板的官员,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弃子,哪个能跃过大殿的那道不高却又高如天堑的门槛,再有耐心的垂钓者也没功夫等那十年八年。或许其中有天佑的幸运儿能走到那座纯金龙椅的下侧,可更多的终生都只能站在殿外垂首,说不好的事,日理万机的殿内大臣没人会去徒费心思拉拢。远不如和早就铺好路的世家子弟搞好关系。

朝中三公,貌合神离,表面上为了抵御御史台层出不穷的手段同坐一舟,可背地里也没互相使绊子。六部之中最有权势的吏部被大司空王焕然紧紧攥牢,历年选取官员都是从吏部而出,这一条不是金脉却胜似金脉的升迁之道牢不可撼,至于有盛名却无实权的礼部和刑部两位尚书,也皆是王焕然的党派心腹,其中要职担任者都为中原司州之人,被称为中原党。

而同位列三公之一大司徒的方庭之出身北方三州之首的冀州,六部之中油水最为丰厚的工部户部为其俯首,九卿之中与其交好者更是数不胜数,在天下士子之中享有贤明,是私下里暗传百年之后能与历代先贤画像同挂在学士府中的人选,更是在甘家一事时据理抗争,不惜惹得龙颜盛怒,差点被御史台的谏官拉出未央宫。失了圣宠,却得了天下士子之心,至于孰对孰错,恐怕也只有这位大人自己知道。

太尉令狐雄,当之无愧的兵部领袖。其心可诛者更是散播谣言,说想要调令天下兵马,这位复姓太尉的话比天子还管用。

除此之外还有其余官员各抱大腿,而这三大牌中更是浑水一滩,像名声大噪的方党之中江南籍贯的官员自扭一绳,而兵部又和九州各个军府关系有远有近,朝中各位将军或是冷眼旁观,或是参与其中。已经为国捐躯的骠骑将军林兴风就与令狐雄无瓜葛交情,仅仅是点头之交,而正在江南平叛的大将军则是与兵部上下势同水火,不服调令不受管辖,也多亏当今天子慧眼如炬,没去搭理那些步步杀气的奏折谏文,才无形中打消了这朝堂内耗。

总之是乱象叠生。

今日早朝,一如既往还是那些平叛平乱的琐事,而延行百年的京考则被天子温火压下,各位大人也都缄口不言,全当没有这回事。

长安霜雨之际,雨打青苔声声慢,倒是有股舒怡之气蔓延全城,让当下紧张的气氛位置舒缓些,不少大人已经开始着手年关时的岁宴,宴请那些官员,又需要拉拢哪些,里面可都是学问。

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在天子按这几年常例询问江南凉州事宜时,三公一唱一和的把正在两地平叛的功勋将军推了出去。

有了上次兵部尚书蔺贤的例子,哪还有脑子一根筋的痴货敢自己口吐莲花?

天子看过那几本军报之后淡淡的点了点头,红袍一列仅在大司徒方庭之之后的御史大夫梁云欲言又止,看到稳坐金銮椅的天子不动声色的敲打两下龙首椅座,强压下脱口而出的话。

秉笔司监郑怀恩看到天子稍稍点头致意,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退朝!”

文武散去,而已经迫不及待的梁云脚步缓踱,从偏殿而出。

方庭之在大殿外似是瞧着宦官为其穿履,余光早在这位御史大夫身上扫过千百遍,看到梁云提着尖履从偏殿一溜烟的功夫不见踪影,面容不改。

深宫的一处假山园景旁,天子负手而立,梁云绕过假山走到天子面前,郑怀恩手中麈尾一摆,两旁侍从便低头退下。

“如何?”

梁云看到两旁左右尽皆退下才开口道:“微臣眼线传出可靠消息,函谷关守将于一锐私扣下来运往凉州平叛的粮草军械,沿着渭水河运往他处。”

天子眉头一挑,恰好冷风一阵,有着明显江南园景风格的浸水石山下随风点涟漪,扩开如石裂,惊得水中锦鳞四散而逃。

年轻天子额头之上皱纹如涟漪,扩而不平。

“朝中暂无消息,骠骑将军来信中只提到袁蒙,而无侯霖。恐怕是被于一锐察觉之后加害了。”

天子无动于衷,转过头对着郑怀恩道:“下诏传朕旨意,就说镇西将军于一锐封锁渭水有功,朕心甚慰,调令其受诏之后即可赴京,以表嘉奖。”

郑怀恩弯腰称喏,离去拟诏。

梁云脸色比起天子也好看不了多少,将袖中一封带血书信双手呈在天子面前道:“这是大将军在江南缴获的一封送往逆王刘策处的书信,微臣底下足有十几人为之丧命,今早才到臣府上。”

天子嗯了一声,单手接过书信,指头摁在已经干涸的血渍之上微微一颤,食指在被血浸泡后有些难以辨认的墨笔上一字一字的点过。

区区三行字体。

这位天子足足看了半个时辰。

梁云陪站了半个时辰。

“你怎么看?”

梁云叩首跪倒在地上,闭紧双目道:“此事关系重大,微臣不敢断言,更不敢决策!”

天子嘴角一扬,笑脸挂悲怆道:“甘家一事,就让天下士子骂朕是虎狼暴君,把朕和百年前的舞屠皇帝来做对比,都说天子是金口玉言,可朕现在可敢在说半句话?”

梁云跪倒在地上抬起头闷声道:“圣上断不可立即决断,此事可是动摇江山社稷之本啊!”

天子将书信揉成一团,扶起梁云道:“你说,该怎么办?”

梁云沉吟许久,最后试探般出口道:“等?”

天子不答,掌心打开看着这团书信,塞到了嘴里一嚼再嚼,最后吞咽下腹。

梁云呜咽低声道:“陛下!”

“你说朕要是明日就杀了他,该多好啊!”

天子似乎意犹未尽,白齿上沾染着血迹冷森一笑。

“味同嚼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