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囡囡,是爹爹错怪你了(1/1)

到了杜连平的住处,这父子两还在私塾里没回来,杜连生和杜连平隔壁那家熟得很,把牛车系在院子里,便对杜云暖道,“囡囡,可要出去逛一逛?”

杜云暖坐在牛车上,闻言摇了摇头,这会儿她要去逛,杜连生肯定得陪着她,那么有些事情她就不好去做了。

倒不如等会儿等她爹爹和哥哥回来,大家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趁机行事才是。

临近中午的时候,杜连平和杜云岚果然回来了,他们没在私塾吃午饭,因为他们的邻居路过私塾的时候,特地让人给他们带了口信,说他们的家人来了。

杜连平回来一看,竟是杜云暖和杜连生。

“囡囡,怎么突然到镇上来了?”

杜云暖还没说话,憋了半个上午没人倾诉的杜连生忍不住了,“四弟,你知道你女儿做了怎样的一件大事吗?”

杜连平和杜云岚都是一怔,杜云岚连忙冲过来拉着杜云暖,“小妹,你没事吧?”

杜云暖不开心了,噘着嘴,“哥哥,我就不能做大事吗?为啥你们一听我做了大事,就觉得我惹祸了?”

杜云岚立刻道歉,“小妹,对不起,是我错了。”

杜云暖这才满意,晃了晃脑袋,“哥哥,我做了一件大事哦。”

“是啊,囡囡和盛余钱庄的卓掌柜谈了一件大事,卓掌柜说,他愿意以十四文每筐的价格收我们村的桃子!”

杜连平和杜云岚都是一惊,随后面带不可思议的看向杜云暖,杜连平一脸心疼的表情,“囡囡,这种事情自有大人去操心,以后别去冒险了。”

“人家盛余钱庄的东家是帮了你没错,可是咱们不能贪得无厌。”

杜连平以为人家这是不好意思拒绝杜云暖,这才答应下来的。

杜连生冷静下来,也是这么想。

只有杜云岚摇了摇头,“爹,未必如此。”

“咱们村的桃子有多好吃你也是知道的,桃子在镇上都能卖一文钱一斤,咱们村的桃子被那些货商收,才八文钱二十斤。”

“虽说咱们自己卖,数量太多在附近很难卖完,但是这不是货商就压价压的这么凶的理由,反而是盛余钱庄开出来的价格才是合理的。”

“爹,你别忘了,咱们村门口就有河,大船进不来,小船却不是问题,到了丹江口换上大船就行,这可比用牛车慢慢拉快的多,损耗也小,往年那货商连条船都没有,可见他根本开不了多高的价格,盛余钱庄这个价格一开出来,他自然比不了。”

杜连平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其实也明白桃源村的桃子价格卖的不高,但是在之前他们是没有办法,一是他们实在是没法和杨家赵家两个庞然大物对上,二是罗桥镇这里虽然人也蛮多,但是毕竟在山区,路过的货商太少了。

要让桃源村家家户户自己背着桃子出去卖,且不说能不能卖得出去,就是这人出去了,家里的农活谁来干啊?

“囡囡,是爹爹错怪你了。”

“爹爹,你还没有哥哥想得多呢,我可不是什么都没想哦,在冷泉县的时候,才端午节就有桃子吃了,但是桃子真的很贵,要四五文钱一斤呢,我当时就在想,那咱们村的桃子凭啥卖那么便宜啊?”

“虽然如今才到十四万一筐,还没卖到一文一斤,但是我相信,只要咱们的桃子好吃,盛余钱庄想办法打开了桃子的销路,收购价格肯定会涨的!”

杜家三个男人都点头。

“那就差村里人的意见了。”

杜云暖笑了一下,“不答应的人大概……只是极少数吧?”

杜连生也道,“有钱不赚是傻子,难不成还有人连钱都不要,非要给杨德胜背书?”

“估计会有那么几个人的,但是肯定敌不过其他人的要求,只要我们村不被其他村子看笑话,才爷爷就不会违背大家的意思。”

杜连平在杜云岚的肩膀上拍了拍,“是的,岚儿说的没错。”

杜云暖伸了个懒腰,“除非他们想要和我一样被人叫做傻子,要是谁说不想卖贵的,只想卖便宜的,我就要当着大家的面问一问,他是不是想当个傻子。”

杜连平皱了皱眉,“囡囡,你不是傻子,知道吗?”

杜云暖一怔,随后一笑,“爹爹,我知道的,谢谢爹爹!”

“好了好了,不说了,我们去吃东西,囡囡想吃什么?”

杜云暖想了一下,眼睛一亮,“爹爹,吃鱼面!”

“走,去吃鱼面!”

这一次杜云暖还是要了一碗鱼面,她很喜欢鱼面的口感,而且这个面的汤很好喝,很得杜云暖的欢心。

她的面最少,吃起来也就最快,吃完了之后,杜云暖便指着对面的摊子,“大伯,爹爹,哥哥,我去那里看看,我不乱跑。”

杜连平自然是同意的。

他看着杜云暖跑到了对面的摊子,见她好奇的盯着人家的东西,便低头开始吃面。

杜云岚几大口把自己的面吃完了,起身就跟着杜云暖过去了。

杜连生和杜连平见杜云岚过去了,便不再担心杜云暖,杜连平担心杜连生一碗面吃不饱,又给他叫了一碗面,甚至还加了浇头。

杜连生一边吃一边摇头,“难怪娘说你不会过日子。”

杜连平哼哼,“那大哥你别吃啊!”

杜连生闻言不再说话,低头猛吃,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他这种吐槽归吐槽,吃还是要吃的态度。

杜连平知道杜连生不是非要指责他,当下也就不再说什么。

面馆对面的摊子上卖的是一些山里的干货,杜云暖蹲在那里看到了黑木耳和银耳,还有笋干之类的,不过她有点儿好奇,一般来说,笋干什么的家家户户都有,拿出来卖也卖不了多少钱。

至于黑木耳和银耳,与其在这儿摆摊卖,为什么不直接卖给杂货行呢?

杜云暖有这样的疑问,自然也就问了出来。

摆摊的是个看着大概十三四岁的少年,眉眼之间带着戾气,还夹杂着焦急和愁苦,以及一丝丝的麻木,他见杜云暖只是蹲着看不打算买,就想赶人走,谁知道杜云暖这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