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马褂,逃过一劫。
此事阖宫轰动,也就传到了慈宁宫,经过大家添枝加叶的口口相传,到太皇太后耳朵里就变成——玉醐穿着康熙的马褂故意到慈宁宫显摆,连佟贵妃都给她跪了。
太皇太后震怒:“这还了得,来人,把玉醐给我叫来!”
自然有人跑着去找,不多时玉醐给叫到了慈宁宫,见了太皇太后没等叩见,太皇太后就道:“你这个奴才好大胆,竟然敢穿着皇帝的衣裳到处招摇。”
玉醐只能替自己辩解:“太皇太后容禀,奴才之所以穿皇上的马褂,是因为很多给皇上赏了黄马褂的人都可以穿着,为何奴才不能。”
太皇太后道:“这怎么能混为一谈。”
黄马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皇帝出门,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都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这种黄马褂叫职任马褂,在职则穿,卸任即不能穿。
还有另外一种“赏穿黄马褂”,是皇帝赐予那些有功之武臣的,这种马褂可以在任何重要的场合穿。
这些个事玉醐是知道的,故意混为一谈,是为自己说项,见太皇太后怒,只好道:“奴才以后不敢穿了。”
苏麻喇姑从旁呵责她:“你也真是够胆大,还不跪下谢恩。”
看着是在呵责,其实是替她解围。
玉醐就跪下道:“谢太皇太后恕罪之恩。”
太皇太后叹口气:“皇帝让你回宫是为了服侍佟贵妃,你若是敢到处招惹是非,别怪我心狠。”
玉醐心道,招惹是非的不是我,而是她们,又不好说出口,只能道:“奴才谨遵太皇太后懿旨。”
太皇太后手见她还算乖顺,消了火气道:“这件事暂时搁置一旁,只你要好自为之,我现在问你另外一桩,苍狼到底是谁杀的?”
玉醐不禁怔愣,这话可不好回答,说是阿猛杀的,便等于出卖了康熙,出卖了皇上的下场不会太好,纵使康熙对自己有情,倘或涉及到他的名誉,他同太皇太后祖孙间的感情,谁知道他会怎样呢。
玉醐略作迟疑,飞速想着该如何解决这一麻烦,突然听脚步声传来,步履稳健,即知道应该是康熙来了,须臾,宫女已经将珠帘打起,康熙稳步而入,遥遥便对太皇太后道:“这天热的,皇祖母可好,孙子给皇祖母请安了。”
似乎是一低头,看见跪在地上的玉醐,淡淡的语气:“怪不得到处找不到你,原来你在皇祖母这里。”
一个皇上,同一个奴才说话竟然以你相称,太皇太后微微皱眉,便明白孙子对这个丫头,一直都是放不下。
玉醐跪着转过身来给康熙见礼。
康熙一行往太皇太后跟前走一行道:“起来吧。”
玉醐爬起,恭敬的站着。
康熙坐在太皇太后对面,关切的问着:“皇祖母歇了午觉没有?为何脸色有些差呢?用不用传太医?”
太皇太后摇摇手:“不必传太医,没甚么大事,只睡了一会子,还不都是给这个奴才气的。”
康熙其实是听说玉醐给太皇太后叫来,知道不妙,才赶来的,故意装糊涂道:“她怎么气着皇祖母了?”
太皇太后沉着一张脸:“皇帝没听说吗,昨儿这奴才竟然穿着你的马褂跑到寿康宫滥施淫威了。”
康熙看玉醐:“有这等事?”
玉醐道:“奴才冤枉,奴才是穿着皇上赏赐给奴才的马褂,但没有滥施淫威,当时是太后要杖责奴才,宫女们将奴才拉了出去,见某个谙达手中拿着这么粗的一个杖子,奴才害怕,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就把衣裳给弄散了,然后他们看见奴才身上穿着皇上的马褂,就噗通噗通的跪下了,奴才当时也是傻了眼呢,因为奴才长这么大,跪父母跪尊长跪皇上跪太皇太后、太后、贵妃娘娘和其他娘娘们,还从来没见这么多人跪奴才呢,后来才听说他们其实跪的不是奴才而是皇上,都因为奴才身上穿着尚方马褂,奴才也就释然了。”
尚方马褂,康熙对这个词深感新鲜,问:“你为何将朕赏赐给你的马褂穿在身上?”
分明是预感到此次进宫凶多吉少,才事先穿上防身的,玉醐却道:“没办法,那马褂丢了一次,奴才不敢掉以轻心,所以穿在身上,心想除非奴才把自己丢了,否则再也不会丢了皇上赐给奴才的马褂。”
康熙哈哈一笑:“你倒做得聪明。”
本是叫她来问罪的,听她和康熙两个人一唱一和甚是融洽,太皇太后虽气,也不好扫了孙子的兴致,等他们两个的谈话告一段落,太皇太后才愕然道:“你竟然将皇帝赏赐给你的马褂丢过!”
丢了御赐之物,罪名可是不小,搞不好会掉脑袋的,玉醐感觉脑袋有些不舒服,心虚的垂了下去。
主子问话,她竟然不答,太皇太后更是无名火起:“到底是怎么丢的?为何又寻见了?说不清楚,一样责罚你。”
玉醐为难的样子,扭扭捏捏,磨磨蹭蹭,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这事,没法说。”
她越是如此情态,太皇太后越是着急知道,遂拔高了声调:“我叫你说,你敢抗旨?”
玉醐吓得噗通跪下:“奴才不敢!”
康熙晓得她为何不敢说出那偷盗马褂的贼人,见她急得涨红了脸,替她道:“非是她抗旨,而是她真的没法说,因为当时偷马褂的人是……齐贵人。”
太皇太后容色仿佛突然间滴水成冰的凝住。
齐戈身为后宫嫔妃,敢偷盗,已经是罪大恶极,偷的还是御用之物,更是罪无可赦,而齐戈是她的人,她当然羞愧难当。
苏麻喇姑忙道:“这事奴才也听说了一二,奴才是这么想的,齐贵人是索大人身边出来的,更经过太皇太后的调教,断不会任性胡来,之所以敢偷御用之物,大抵是因为仰慕皇上之故,奴才听闻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秀才,家穷,买不起书,就往一个财主家里偷盗,可着屋子的金银玉器视若无睹,只取走了几本书,后来给捉住,告到公堂,县令大人听了那秀才偷盗的因由后,是这样判罚的,让秀才天天的去给财主老爷读书,读满一年为期限,如是,秀才有书可读,财主有人教授认字,各取所需,这事,最后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