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们说到这儿,希德暗地里就笑了。
刺激和驱赶观众什么的,从来就是个无聊的伪命题。
就像火狮自己的“歌舞片计划”和“DV片计划”,真正能成功的计划,都只能是敏锐察觉市场变化,精确抓住观众需求,然后顺势而为的推出能够吸引相应观众群的影片,来集中他们的内心需求。
人又不是狗,难道还真能靠刺激和驱赶,来搞定?
再说,即使凭借着铺天盖地的宣传,能够撬动一部分人走进电影院,也不可能对整个观影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这事儿真这么简单,那世界上还会有赔钱的片子么?
砸钱谁不会啊?
好莱坞向来不缺挥舞着支票的傻缺,但却很少有洞悉市场的智者。
而接下来,索尼的这个发行高管居然认为,这些青少年男性受众,并不关心影片《黑鹰坠落》的质量,他们只关心电影里的动作场面以及爆米花。
这个高管笑着开玩笑说,电影院的爆米花一定会因此片而大卖,所以影院经理人们应该给索尼更大的首周末分账比例。
不管他是在开玩笑,还是真这么要求,但这种暗示并没有让几个院线商的影片买手就范,他们纷纷当场婉拒了索尼的提议。
看到这样的场景,希德不由得暗暗挑眉,谁说好莱坞没有明白人,这些影院买手一个个精明的很,索尼就凭这些粗浅的伎俩,怎么可能和别人交涉博弈。
索尼这几年来,一直都是七大中垫底的存在,而它制作发行的电影,几乎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烂片。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毫无证据和说服力的,让院线商给出真金白银的分账和放映时间,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在索尼的一系列徒劳无功的交涉结束后,终于轮到由火狮主导的《达芬奇密码》和《哈利波特》了。
在火狮这边,像这样具体细节的问题,当然是由乔恩·菲尔海默等人来负责,而希德和雪莉也很明显想要考验一下他。
所以,这场交涉就由乔恩·菲尔海默来主导了。
“女士们先生们,其实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简洁的来看今年的暑期档。”乔恩·菲尔海默笑盈盈的对一众海内外的院线商们说道。
然后他拿出一张事先制作好的时间表,上面正是6月到8月三个月的暑期档。除了时间日期之外,在上面还有着,除了火狮和索尼的影片之外的,其他大片厂的A级大制作影片,也就是《达芬奇密码》和《哈利波特》,真正的对手们。
“今年暑期,在索尼和火狮之外的电影中,真正具有票房号召潜力的实际上,只有六部!”乔恩·菲尔海默将打印在硬纸板上的时间表竖起来,向院线商们展示到。
“他们分别是环球的《木乃伊2》,迪斯尼的《珍珠港》,派拉蒙的《古墓丽影》,福克斯的《怪医杜立德2》,环球的《侏罗纪公园3》,福克斯的《决战猩球》,以及华纳兄弟的《尖峰时刻2》。”
“其中《木乃伊2》的上映时间是5月4号,并算不上是传统的暑期档时间,所以与我们的影片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可以忽略不计。”
“而接下来的6月份,则有月初1号的《珍珠港》,月中11号的《古墓丽影》,以及下旬19号的《怪医杜立德2》。”
“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等会儿会由莱昂先生亲自向诸位讲解,而我们火狮与索尼联合制作、发行的《达芬奇密码》的上映时间,则是6月29号的周五上映。”
“所以在上映时间上,真正能与我们形成竞争关系的,就只有6月11号的《古墓丽影》,以及7月18号的《侏罗纪公园3》,而《怪医杜立德2》因为是一部标准的黑人喜剧,所以在观众定位上,与《达芬奇密码》并没有冲突关系,这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院线商的买手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别出心裁的内部会议,这部由得让他们兴趣盎然的点起头来。
因为以往而言,不管是哪家大片厂,都是对电影剧情一笔带过,而后再拿着国家研究集团的调查报告,来向院线商们介绍自己影片的“象限”(quadrants)观众群。
二十五岁以下,二十五岁以上,男性,女性以及种族/民族的简单划分。
在希德看来,早就已经过时到姥姥家了,要是按照国家研究集团的这种粗暴的划分观众的方法,就根本不可能抓住“歌舞片计划”里,爱歌擅舞的年轻青少年观众们。
所以这种被七大片厂重视的东西,在火狮内部只是个最基础的、有误差的参考标准而已。
看到院线商们被自己的讲解吸引了,乔恩·菲尔海默再接再厉的接着解释道:“而前者的《古墓丽影》,根据国家研究集团的报告,这部主打安吉丽娜·朱莉的动作片,对且仅对25岁以上的男性观众有极强吸引力。”
“而根据我们火狮内部的调查报告,《古墓丽影》实际上是对17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男性,特别是那些玩过《古墓丽影》游戏的年轻男性,具有巨大吸引力。”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达芬奇密码》,则包含了25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两个‘象限’,所以我们的潜在观众要更多。”
“至于《侏罗纪公园3》,虽然与《达芬奇密码》拥有相同的‘象限’观众,但是在原作小说的新鲜度和热度上,我们是超越对方的。关于这一点,我想不管是北美的院线朋友,还是欧洲日本的院线商朋友,都应该是知道《达芬奇密码》的小说威力的吧。”
虽然乔恩·菲尔海默的话有些狂妄,但不管是北美的院线商,还是海外的院线商都不由得点头赞同起来。
在经历了97年底的三个月破百万的销售记录之后,《达芬奇密码》在之后的三年里,随着希德本人的名气大涨,而随着希德的其他小说一起销量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