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郎奔了几步至那小娘子身旁,有些自责,只抱歉地挠挠头。
他也知闯了祸,遂关切道:
“实在是抱歉,小娘子可伤着了?”
那小娘子抬起头,双眉秀气,只微蹙着。一双眼睛又大又圆,只怔怔看着五郎。
还不待她说话,却是身边的丫头闹起来:
“你这人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睛么!”
她瞥了五郎一眼,只蹲下身去扶自家小娘子。那小娘子一瘸一拐地起身,这才瞧出,她原来个头不大,约莫与七娘差不多年岁。
五郎忙作揖,又道了声抱歉。
由于脚疼,她勉强行一万福,有些羞。
她先呵斥了自家丫头,又向五郎道:
“不打紧的,丫头不懂事,小郎君莫放在心上。”
五郎见她着实扭伤了脚,人又知书达理,心中更觉过意不去。
“不若我送小娘子上医馆去?”他道,“好医好药只管用就是,都记在我头上。”
“呵!”那丫头抬头冷笑,“你看我家小娘子的装扮,像是吃不起药的人么?”
那小娘子的衣饰也着实好看,虽不及王谢二府,总也是富贵人家的小娘子。
“是我唐突了。”五郎又作揖,“小娘子别多心。”
那小娘子间五郎这样有礼,只羞涩地低下头,又有些脸红。想来她长居深闺,是不大见小郎君的。
只听她轻声道:
“小郎君行色匆匆,相必是有要事。我这里不要紧的。”
五郎这才想起自己的“正事”!他再不去,卞大娘子该等急了,免不了又挨卞苍一顿臭骂。
“那我去了,”五郎一边走一边挥手道,“小娘子兀自保重!”
那小娘子只望着五郎的背影,径自浅笑。
谁知五郎没走几步,却又猛地回过身来。只见他面色惊讶,全然不似方才的模样。
那小娘子心下好奇,只缓缓行了几步,轻声问道:
“小郎君怎么还不走?”
五郎闻声,看向那小娘子,忽而来了主意!
“帮个忙!”
不待那小娘子应答,他只执起她的手,揽过她的肩,正对着面前走来的人。
来人亦是一双男女,五郎挑衅似的看着他们。那男子正是鲁国公的纨绔孙儿,赵廷兰。而他身旁的女子……
卞大娘子——卞红菱!
二人态度亲昵,卞大娘子还俯在赵廷兰肩头,说着悄悄话。赵廷兰闻得,只旁若无人地浪笑。
五郎气急,生咳了两声。
卞大娘子一抬头,二人恰恰四目相对。
她一时语塞,笑容也霎时没有了。今夜王谢二府不是举家观灯么?五郎怎会独自在街头游荡?她只尴尬地回避五郎的目光。
赵廷兰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他饶有兴味地看了五郎几眼,遂道:
“润郎,好巧啊!”
五郎瞥他一眼,冷笑道:
“每年上元都有你!”
“我生性好热闹嘛!”赵廷兰笑道,他又看了眼卞大娘子,“你我如今,可是同靴之好了!”
这等言语!五郎心中憋火。
他怨卞大娘子不贞,可她本就是个烟花女子。她的朝秦暮楚,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也不敢发火,今夜家人都在,真闹起来,谁也瞒不过!
赵廷兰依旧一副没皮没脸的模样,又道:
“起初我还怕润郎心里难受,如今见你已有红颜知己,也就安心了。”
五郎不语。
赵廷兰只将卞大娘子搂得更紧,张扬地向别处行去。卞大娘子脸色有些不好,却又不敢回头看。
赵廷兰遂将卞大娘子的头埋进自己胸口,低声道:
“你再这样,我可不帮忙了!”
见着他们远去,五郎遂对那陌生的小娘子放了手。
那小娘子吓得面色苍白,方才只觉脑中哄乱,根本记不起发生了什么!
她身旁凶巴巴的小丫头亦吓傻了。就算今日上元节,也不该有如此浪荡行径!随便跟小娘子拉拉扯扯?如今的小郎君,都这般大胆么?
“抱歉,”五郎低声道,“我送你上医馆吧。”
那小娘子缓缓回过神,有些畏惧地看了五郎一眼。适才的情境,换做旁人,早叫人报官了!
五郎知她心有余悸,也不勉强。
他遂道:
“我是谢府五郎,谢润。你的脚是我撞的,可随时来寻我。”
说罢五郎便要走。
“谢小郎君!”那小娘子唤住他,吞吐道,“你家门房可不认得我。”
五郎心下混乱,确不曾想周全。
他看了看自己周身上下,只手里还提着一盏琉璃花灯。方才撞上她时,不知在哪处磕碎了一角。
他递过花灯:
“这个,落款有个‘润’字。”
那小娘子点点头,咬着唇,似有话说。
她犹疑片时,终道:
“我,我姓何。”
五郎心道:管她姓何姓张呢?真断了腿,不过安排几个下人,好好养她一世。
他点点头,遂兀自去了。
何小娘子望着五郎去的方向,只紧紧将花灯握在手中。
凶丫头自是不解,有些生气:
“他就这样走啦?”
何小娘子低头浅笑,面上升起一层红晕:
“他是谢五郎。”
“凭他是谁!敢轻薄我家……”凶丫头猛住了嘴。
谢五郎!不正是小娘子日思夜想之人么?
她只觉小娘子疯了,这什么人啊!轻薄无礼,一派浪荡,也值得小娘子这样?
她只看着自家娘子不解,这些小郎君、小娘子,是越发奇怪了!
五郎气冲冲地回到观灯台,其他人也大都回来了。虽不见七娘、绍玉的闹腾,可此处还是一派热闹景象。
老夫人笑吟吟地看着这儿孙满堂的景,满门朱紫,满门荣光,不正是这样的景么!
忽而,楼下安静了下来,只闻得敲锣的声音。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年节下都听着的,是宫中来人了。
王谢二府众人忙下楼去,排列成队,俯首相迎。
只见一內侍公公领着人往此处来,其中还有张公公与沈宫人的身影。宫娥们提着光彩熠熠的花灯,周身锦绣宫衣,好似仙子下凡。
街上的百姓哪里见过这阵势,皆挤破了脑袋要看,不时还有人山呼万岁。
“陛下有赏!”只听领头的內侍高声道。
众人垂目谢赏。
那內侍又道:
“赏琉璃多宝金丝灯一盏、御笔灯谜一副、御酒千瓯,官民同乐!”
此话一出,百姓们也跟着高兴起来。
原是皇帝带着嫔妃们在宣德门上观灯,见人烟不如往年。一打听,才知是王谢二府在别处筑台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