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招安(1/1)

“嗯,想不到你也终于聪明了一回。怪不得听你说要动用内库的钱之后来宗道这些大臣们会这么高兴。”在听懂了萧木科普的关于“国库”和“内库”的区别之后,林檎对他的做法也十分赞同,“当然不能让大臣们养成对你的内库的依赖,不然不管大事小情都指望着你的内库,那内库里的钱很快就会花光的。”

“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才留了六十万两为应急做准备。”萧木也是点头答道,“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家口抄没来的两百万两就算全都用上,也没有办法同时解决这两件事情,根据户部的初步估算,无论是要再浙江赈灾,还是重建福建水师,剿灭海盗头子郑芝龙,所需的银两全都在一百五十万以上。”

“既然这样,你是打算这两件事情只解决一件?”林檎也听出了萧木话中的意思,在联系到他刚刚说的留下六十万两的这个数字,很自然地就得出了这个推论。

“不错,重建水师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实现的,甚至一年半载都不见得会有效果,退一步讲,就算用个三年五载,终于重建好了福建的水师,那个时候郑芝龙的实力也早已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了,而且重建好的新水师,也不见得就是郑志龙的对手,所以把这么多的钱用在重建福建的水师上,实在是风险很大。”萧木又是点头答道,“而且,眼下朝廷又不是钱多得没有地方用,浙江那么多的灾民还等着救济,两者相比,还是把钱用来赈灾更加合适。”

“你的这个打算内阁还有各部尚书全都同意吗?”林檎问道。

“这个就是今天议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所在。”萧木答道,而且林檎可以看出,这个问题让萧木很是头痛,“那些阁老尚书们又认为应该优先赈灾的,也有认为应该优先剿灭海寇的,也有主张两件事同时着手,劝我把剩下的六十万两银子也都拿出来用的,听他们吵了一整天,我的头都要大了。”

“那你是怎么得出要优先赈灾,而不是去重建水师的决定的呢?”以林檎对萧木的了解,他应该并不是那种特别有主见的人,按理说那么多臣子意见不一,他也应该会十分犹豫才对。

“我刚刚不是分析得很清楚,重建福建水师短时间内没有成效,而浙江的灾民几天不吃饭就要多死好多人,这两个选项对我你我来讲不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么?”萧木理所当然地答道。

“那为什么那些大臣们却又不同意见?”林檎又问道。

“因为他们跟你我不一样,我们穿越自后世的现代社会,当然对灾情、人命最为重视。但这个时空的官员们往往更加重视朝廷国土,毕竟海盗占据了福建沿海的土地,若是不夺回来,必然会损伤朝廷的威望。”萧木有些失落地答道,“至于人命,这个时空的人还是存在明显的三六九等的,浙江受灾的地方,那些高等的有钱有权的人物自然不会有性命之虞,而那些真正有性命危险的普通百姓,则就是低人一等的贱民,他们的命当然也就不值钱。”

说完了上面的话,萧木的表情也不是很自然,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让他知道他刚刚说的话是有多么的无情刺耳,毫无怜悯之心,萧木敢百分百确定,在他原本所在的时空,国家的任何一个官员有了这样的论调或者主张,肯定会遭千万人唾弃,成为众矢之的。

“嗯,确实,我们的想法跟这个时空的官员确实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林檎也理解了萧木的意思,“不过既然把钱优先用来赈济浙江的灾民了,那福建的事你打算怎么办?毕竟现在的福建队那个郑芝龙来讲已经算是不设防了,他要是哪天信心膨胀,真的称王称帝起来,那岂不是一个超级大的大麻烦?”

萧木否认了林檎的这个说法,“这个倒是不太可能,那郑芝龙再厉害也不过是在沿海水上,若是深入内陆,肯定不是大明官军的对手,所以他充其量也只能占据一些沿海地区,根本成不了太大的气候,成不会有有什么称王称帝的勇气,要知道这个时空的‘王’、‘帝’都是很值钱的,不像我们后世大家开玩笑的时候都可以随口去叫的。”

“但你也总不能放任不管吧?怎么说这个郑芝龙也是朝廷的一大隐患了。”林檎显然对萧木刚刚的答案并不十分满意,“按照你的说法,现在的后金理论上也成不了大气候,但你我都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十几年之后,清兵就入关了。”

“我当然不可能放任他不管。”萧木又是否认道,“实际上,除了在王静远家的那两份急递之外,我回到宫里之后,还收到了一份奏疏,跟来宗道他们商议的时候,决定了优先赈灾之后,剩下的时间,全都是在争论这份奏疏是否可行。”

“哦?什么奏疏,我怎么没听你提起?”林檎一听原来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当然要第一时间去了解一番。

“是一个叫熊文灿的官员,他上的奏疏,说是有了解决郑芝龙的威胁的办法。”萧木答道。

“熊文灿?这个人又是什么官?”又听到了一个陌生的人名的林檎继续问道。

“福建巡抚,他自然是这个福建问题的一大主角,不然怎么可能会多管闲事地上这份奏疏?”萧木答道“这个熊文灿的意思就是,可以不用一兵一卒,也不花一两银子,就能解决郑芝龙的问题。”

看着林檎狐疑的眼神,萧木只好在她眼看着又要提问之前,继续把熊文灿的奏疏内容给她讲解了一下,“也就是说,这个福建巡抚熊文灿,主张用招安郑芝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傍晚时分一直到现在,来宗道他们几个阁老还有各部尚书们,一直在争论的就是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