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言和(1/1)

听着王越之言,淮伯点了点头,道了声有理,在他眼中蔡国到底还是庞然巨物,淮上联军战场上打胜几仗是可以,但想要继续打下去,将其灭国怎么可能呢?

不过,淮上到底能否扫灭整个蔡国呢?

淮上贵族们口中的速战当然不可能,理由正是王越说的那些。

但以王越之能,统帅淮上联军,步步为营、徐徐图之,先据蔡南为根基,经营数年存储粮草,再攻蔡中,如此一步步吃进消化,有个三五年是可以达成的。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淮上五国又不是王越的,他顶多算在其中以技术入股,花费那么长时间灭了蔡国,他能得多少,并且在此之后,蛇余国地理位置就在淮上五国内地了,他的发展空间又会在哪?

他可不想将自己一直捆绑在淮上的战车上。

蛇余国的利益,才是他的根本。

考虑到这点,王越当然选择见好就收,蔡国那诺大的地盘,将来还是留给日后强大起来的蛇余国好。

此言得到淮伯赞同后,立刻由淮伯通过祭司网络传回了淮阴后方。

稍后,一直关注此战的淮上贵族就传回讨论结果。

结果么,当然是按照王越的意思来。

他们也不是傻子,灭蔡之想只是被一时胜利稍稍冲头,有一盆冷水泼下就够他们清醒了,清醒过来恢复理性,当然以最合乎自己利益来办,今日一战后,只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尚氏大笔赔偿,又可得蔡南诸邑之地,此等好事谁人不愿呢?

接下来,谈判的事,就交给作为与地主老相识的淮伯出面,具体事务也由淮上贵族商议。

王越在此事中只有一些商业上的要求,就是尚氏须保证将来蛇余国公民于其地在正常交税的情况下,商业货殖利益不受任何侵犯等诸如此类,说白了就是为将来蛇余国向尚氏领地倾销作铺垫。

如此一番计较,淮伯便亲赴槐下城东城。

此时,槐下东城上空,目睹了吴氏统领蔡国国师之毁灭,尚文却在为接下来的战局发愁,见得淮伯驾雾而来,心下顿时就是一惊,只道莫非蛇余公子才干掉了他之真身,又来拿他?当即运转重力,几个呼吸间扯出音速,横空就跑,直到看到淮伯似无攻击意图,这才稍稍安心。

淮伯看着此景,心下微叹,昔日不可一世之地主,今日竟成了惊弓之鸟,便大声道:“地主阁下,多年未见,别来无恙乎?”

别来无恙,若没有淮上军,当然无恙,有了淮上军,何止是有恙,简直是要命,尚文心中如此说,但面上不表,强自道:“淮伯阁下今日莫非是来嘲笑于我的?”

淮伯看了看城内下方无比混乱的撤军场面,大声道:“我淮上五国会盟、组成联军,本是因阁下和蔡国之强势不得不自保,兵出蔡国,也仅是想收回昔日我淮上旧地,并无他意,更不想见因战事而生灵涂炭。”

“只是阁下和蔡国一意与我淮上留难,既不肯放弃对淮上之野心,更不理解我淮上收复失地之意,方有此战,以至于双方皆自损失惨重,无数武士、武卒于此战中丧命,整个槐下城都因神陨毁于一旦,将来必成死地,此却实非我淮上人之愿,是以今日本伯前来与阁下一会,乃求阁下与淮上化干戈为玉帛,以免此战继续下去,更多的人因此而死去。”

尚文心下冷笑,淮伯说的倒是冠冕堂皇。

什么不想见战事而生灵涂炭,既不想见,还打过来做什么,还杀这么多人?

什么双方都损失惨重,自淮上联军与蔡国开战以来,从来只见蔡国武士、武卒被弩械、流星杀的血流成河,何曾见淮上武士、武卒死伤了?

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

什么化干戈为玉帛,意思分明就是指他若想要停止干戈(战争),就要他拿出玉帛(利益)来换。

不过话说回来,他也不想与淮上军继续作战下去,再看下方士气早已崩溃的武士、武卒,刚才只听淮伯大声之言,原本的慌乱都平息了,显然是无心再战。

想了想,尚文直接道:“却不知淮伯阁下要多少玉帛呢?”

淮伯笑道:“这却非是本伯要,而是我淮上此次出兵,耗费钱粮无数,又是损失惨重,若不得相应补偿,整个淮上国君、大夫皆不愿停战啊。”

微微抬手,射出一道光至尚文身前。

淮伯继续道:“这是我淮上贵族之要求,以本伯看来,并不过分,还请阁下细细考量。”

尚文接过,神识感知之下,发现诸多要求,也确实如淮伯所言,不过分。

其中也就是第一条关乎补偿淮上出兵耗费、损失,也就是淮上要求的“赔款”有点多,但是淮上联军确实耗费了,而且如淮伯所言“损失惨重”,他又是失败者,还有什么说的呢?

钱财之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哪有自己身家性命和地盘重要?再说地主神庙的财富可是积累了数千年冠绝蔡国,拿出这些也算不得什么,且只要尚氏仍然存在,这些要多少就有多少,只是时间问题。

于正式承认蔡南渚邑回归淮上方面,这更是无问题。

淮上大军摆在这里,他承认与否,淮上都会去将蔡南拿下并且占据,至于蔡南大夫们会反对,那也须有实力反对才是,淮上联军连蔡国四千乘兵车都败了,他们合起来七八百乘兵车还能反抗不成?

在应下这一条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到了庸国北面尚吕的地主神庙,叫其通知属于尚氏小宗的尚吕大夫立刻带军北回蔡中,以免其螳臂当车被淮上联军击溃,平白损失他尚氏实力。

相较以上而言,王越提出的合理商业利益保障,在尚文眼中就是微不足道了。

读完诸般条款,尚文又思考了一番,道:“淮上国君、大夫之要求,无有异议。”

淮伯道:“既是无有异议,那就请阁下签下此神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