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污了苏盼儿的耳,他带着苏盼儿便出了门。
“眼下粮食有了,倒是没问题了。可是这么多的灾民聚集在此处,整天打闹生事,官府疲于管束,让人头疼得紧!”
说到此处,他忍不住拧紧了眉头。
“这个还不好办!”
苏盼儿丝毫没觉得此事有什么为难的,看了他一眼,随意一摆手。
“你不是说,你在重新修建的河堤上缺少人手吗?你完全可以让这些人去修筑河堤,按天数计算工酬,让他们选择领取粮食或者银钱。眼下粮价飞涨,他们多半都会选择粮食的。”
秦逸一拍大腿!
“这倒是个好办法!为夫怎么就没有想到……不过,还有诸多老幼病残的灾民怕是做不了活儿,也因此吃不上饭。”
“这就更简单了!直接命令城中做馆的大夫对灾民施行轮流义诊,替灾民解除病痛。另外,用粗粮熬粥,分发给老弱病残的灾民,一人限领一碗。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节省粮食,还能让那些身强力壮喜欢滋生事端的灾民有发泄力气的机会,更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些灾民的实质问题。”
秦逸一听,连呼三声大赞!
第二天,便如此这般安排下去了。
按照苏盼儿的办法施行后,一开始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遇到一些故意闹事者。秦逸以铁血的手段惩治了闹事者,很快便镇压住了故意捣乱的人。使得众人再不敢胡作非为。不过很快地,这些灾民发现不但去河堤修堤的工钱是按天结算,甚至还比去外面做散工,和在家里务农挣得更多。
而且,不但在河堤做活能领到一天的口粮吃饱饭,甚至还能有些结余,可以养活家里人。更有甚者,将劳动所得的粮食加入些挖来的野菜熬粥,一家老小的口粮居然都足够了!
滞留在河中城的灾民急速减少。
到得圣旨下达的时候,重新修建河堤的工程已经逐渐排开,步上了正轨。
而滞留的灾民都很快在河中城附近安家落户,重新开始生活。
秦逸领旨后,便把手中的活计移交给留守副将,急匆匆完成交接。他是没有想到圣旨会来得这么快!因为按照过往的经验,一般会在三个月到半年之后进行封赏,如这般,战功报上去不过才个把月,圣旨就到了,委实难得!
不过一想到眼下圣上所处的环境,和周围各大势力的虎视眈眈,秦逸旋即又释怀了!
如今的大周太需要这样一场捷报来鼓舞士气了!
三天后,秦逸便带着众人,押解着重犯,前往京兆府。
沿途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自动自发组织起来,洒泪欢送他们的英雄离开!
秦逸和苏盼儿他们与众人依依惜别,这才领旨回京兆府。
等众人一路风霜,长途跋涉赶到长安时,长安的街头已经飘着零星的小雪,又是一年冬来到!
长安街头,全城百姓不顾寒风呼啸,顶着小雪,纷纷前往十里长亭,来迎接凯旋归来的秦大将军!
沿着驿道两侧,接踵擦肩,密密麻麻的都是从长安城里拥挤出来瞧热闹的人群。树荫下,田埂上,到处都是不畏风寒的人们。无不人人引颈以待。更有不少人张罗着撑开大大的凉伞,在伞盖下设了避风挡雨处——当然这是那些达官显贵才有的权利了!
当今圣上至从登基以来,并没有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露过面,眼下听说圣上会亲自驾临十里长亭外迎接,人们跑这么远,目地其一,是为看“凯旋之师”的风光,其二,自然是为了看清“皇帝小儿”长什么样儿。
苏华荣见来到十里长亭时,见到的就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卖小吃的、卖小玩意儿、玩杂耍的,各种小摊子上,高一声低一声唱歌儿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嘈杂不堪!
苏华荣从城门便沿驿道继续向前,足足走了十里亭外,方见人流渐渐稀少,便在一株大柳树下端坐静等。
他当初从君若辰的营房离开,原本想按照原计划,沿着蜀道回家乡。
可又委实放心不下苏珂等人!
想到叶寒在京兆府,便折转,直奔长安而来。
只是眼下兵荒马乱的,他这一路可吃足了苦头。他还未进城,却听说了秦逸大败周军,生擒了周镇超,俘虏一万余人的战绩!
这才放下了心头大石。
又想到时局纷乱,他便去了客栈暂住,等待秦逸回到长安。
不料,也因此阴错阳差,得了一场风云际会……
卯时正,听闻长安城楼上三声炮响,城门里一队队兵士举着矛戈奔出,沿着那驿道沿途布防,拉起长长的彩带,并每隔三十余丈设下一座彩坊,彩坊两侧各站一名按着大刀挺立的将军,领着一个小队的军士值守,当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个个不苟言笑,煞是威武森严。
苏华荣冷眼瞧着,漠然依着那大树耐心等待。
不久,便见一名骑着驿马的军士由官道另一头飞奔而来,沿途高呼:“秦大将军凯旋而归!带着生擒的俘虏进京献俘啦!”
一边打马飞奔,一边大声宣告,一边沿着驿道朝着城门的方向疾驰!
苏华荣看得明白,猜测着,应该是秦逸派人入城联络的。
果然,不久便听到长安城楼上传来三声炮响,钟鼓楼上的钟声齐齐撞响,带动周围各个寺院的大钟遥相呼应,响彻一片!连带的,周围鞭炮声顿时四起,噼里啪啦响彻一片。
于此同时,城楼下急速奔出四列身穿重铠的锦衣卫,很快又沿着拉起的长长彩带隔线处布满了兵防,随即,由八匹大马拉着的龙辇从官道驰出了长安。
两侧的老百姓早已在那些手按大刀的将士命令下,齐齐下跪,众人鸦雀无声。唯独那些个号角齐鸣,锣鼓齐响,庄重而威严。
苏华荣也跪在人群后面,低头垂眸,听得好一通热闹,随即,便是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并着马蹄声从前方经过。
他偷偷抬起头,看向那龙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