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就快到半夜子时了,我看了一眼立春:“立春,这里好像有些不对劲,我感觉阴气有些过盛,你有没有什么感觉?”

立春突然间盯着地面看愣了神,我有些不解地问立春:“瞅啥玩应瞅的那么入神?”

“来亮哥,刚才的这阵暴雨,地面上没有存住水,都渗进地里了,可你看那边,怎么有这么一大片水洼子呢?”

顺着立春手指的方向,抬头看了看,果然十几米外有一片白色。

唯有那块儿的水形成了水洼,没有往下沉,难道是地下有东西?

“来亮哥,你看脚下的洞,这么多,像不像是虫子洞?”

听立春这么说,柳叶和大牙也围上来,低头仔细看,地面上就像是用钉子扎过似的,每隔几厘米就有一个窟窿眼儿,洞口不大,五毫米粗细,几乎每个洞都这么大。

围着这土包子,像是蜂窝孔一样,到处都是洞,就像有人故意扎出来似的。整个大土包子就像一个筛子,除了中心一小块以外,洞眼一个挨着一个。

大牙倒抽一口冷气说:“来亮,这洞会不会是蜘蛛洞?那些蜘蛛崽子神出鬼没,会不会就埋伏在这周围啊?”

谁也没有吱声,又抬头往水洼那边瞅了瞅,水洼不是很大,二米来长,一米多宽,积水不深。

微风吹过,水里的人影随着荡漾,一瞬间竟然有种肢离破碎的错觉。

水不下沉,就说明下面肯定有防水层,难不成下面埋着什么东西?

立春和柳叶拿手电照着,我和大牙往下挖。挖了不到一锹深,下面的土就松松软软的,像团稀泥发粘,不是常见的黄土或是黑土。

这粘粘的稀泥一挖就是一大团,挖起来使不上力,我和大牙相互配合,一起用力一团一团地撅。

终于挖到了硬土,用铲头使劲砍了几下,砍不动这土层十分结实,砍一下就是一道白印。

大牙喘着粗气,用手捻捻土块,咋比水泥块子还结实。我也仔细看看,感觉像是古代的“灰背”。

制灰背应该算是古人在建筑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类似现在的水泥砂浆,由磨细石灰与细黏土混合拌匀,掺水,拍实,犹如现在混凝土的刚性防水层,其密实坚固用现在的检验标准也绝对达标。

这种方法做成的泥密实度极强,比现在的水泥都坚固耐久,很多千年古建都是用这种方法做防水,一点都不渗。

中国建筑的防水技术可追溯到上千年前,当时的人们就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比如“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等具有一定水平的超前设计理念,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的建筑师们所采用。

这种“灰背”其实是古建筑瓦下面的防水层,以防止屋顶瓦漏水。因为古建筑的屋架主要是木结构,屋顶任何部位的漏雨都会带来木结构的糟朽,所以灰背的防水性能与古建筑的寿命长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种“灰背”的制作方法也差不多,以前施工时曾经听一位老师傅说过,说是“灰背”传统的做法是往青石灰里掺拌生石灰,然后搅拌均匀,倒入江米浆和桐油,再用力搅拌,最后进行“晾背”,干燥后就行了,其坚固密实程度可比现在的混凝土都要厉害。

凭蛮力,根本就挖不开。不过这东西也有软胁,那就是用米醋浇,据说倒入两瓢米醋后,不到半小时,灰背就会软得像团泥一样,用手都能抠出来。

柳叶小声地问我:“那现在我们是不是只能等天亮了?”

“现在黑灯瞎火大半夜的,就算是能买到米醋,也别折腾了,还是等到天亮再说吧。我找地方对付睡一会儿,估计用不了几个小时也就天亮了。”

立春指了指这里,有些惊讶地问我:“来亮哥,你说在这儿对付一夜?”

我反问道:“咋的?不行吗?”

立春为难地说:“这地方阴气沉沉的,人睡觉时本身阳气就弱,保不准会发生什么事,实在是太危险了。”

大牙满不在乎地轻哼一声:“我说神婆妹妹,你这胆子不会这么小吧?不是吹啊,就我们,别说这个土包子,就是坟地上都打过滚,有啥怕的?”

我想了想对立春和柳叶说:“你们回车里睡去,我和大牙在这里,万一有啥情况,我给你们打电话,你们再过来。我们两个大老爷们火气壮,百鬼不侵,再说,我有这个。”说着,指了指我的胸口。

大牙咧嘴看了看我:“靠,来亮,你不会说你那个护身符吧?我看那于麻子就是一脸奸相,他给的东西可保不准,我看你那块‘玉观音’,要是有用,也不至于这么点儿背。”

大牙这乌鸦嘴真是没办法,我用手摸了摸胸口这块玉,不怪大牙说,确实也是这么回事,这东西也没见有啥作用。那于麻子说这块玉是什么得道高僧加持的,辟邪镇鬼,就像观音亲至一样,化险为夷,看来是有点悬乎。

柳叶和立春听大牙说完都不想回车里,想在这里一起待着,人多也有个照应。

我和大牙好说歹说,才把她们劝回车里休息去了。

我和大牙找了个窝风的地方,倚着棵粗大的树干,一边抽烟,一边闲聊。

侃了能有一个多小时,大牙开始哈欠连天,嘴都合不上了。本来我还是挺精神的,被大牙这连二连三的大哈欠传染的,也是连打哈欠,顿时就觉得困意袭来,眼睛一闭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