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九十二章(1/1)

晚上, 安喜堂里面也灯火通明, 二爷在这里亲自招待了纪凉州,大爷也来了,但因为肖氏还有顾云瑶她们是女眷, 女眷一般不与男人同席。且顾云瑶被杜齐修险些糟蹋了, 一天下来只简单地喝了几口粥,再也没有食欲,这桌上只有顾德彬顾德珉兄弟两个人。

顾老太太也在,她年纪大了,是一家之母, 还要感谢纪凉州, 所以没什么。

大房里的两位公子听说从千里之外的宣府镇来了一位贵客, 还以为说的是侯府小世子蔺绍安,统统要来见一见。肖氏本想让他们两个留下, 叫他们别捣乱, 大爷却说也没什么,就让他们来了。

顾钧书的心里还有点忐忑,他总觉得不是很想见到二妹妹的这个表哥, 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之前偷拿过信的事,只有杜齐修知道,也不知道杜老先生带着杜齐修执意要立即离开,这信有没有转交到顾云瑶的手上。

顾钧书又不敢多问, 问出口了, 就会被人知道他做过这么龌龊的事情。

他不想被二妹妹讨厌。

和顾钧祁一起到了正堂里头才发现, 来的人并不是蔺绍安,而是另有其人。

他穿了一身玄衣,脸容没有多余的表情,唇线轻抿,下巴的线条有如刀刻,那双眼里好似深潭古井,哪怕是再大的事,在他的眼里好像也掀不起任何的涟漪。

初看到他的第一眼时,顾钧书忍不住会想,这个男人究竟有没有感情。

他们的父亲,站起来向他们介绍纪凉州:“这位是纪公子。”

顾德彬转头又对纪凉州说道:“这两位是犬子,一个是嘉行,一个是若衡。”

成年男子之间互称对方,不便直呼其名,用表字比较合适。虽然两个儿子还差几年才能弱冠,顾德彬迫不及待已经为他们早就取好了表字,他目前口里说的嘉行指的是顾钧书,若衡指的是顾钧祁。

纪凉州难得说多了一回:“姓纪,名凉州,字景善。”

顾钧祁拱手说道:“景善兄好。”

纪凉州点点头,不紧不慢地说道:“若衡兄好。”

接着又对顾钧书说道:“嘉行兄好。”

这两个表字,是顾德彬亲自为儿子起的,还比较满意。其实纪凉州的字是誉王给他起的,希望他能在景光韶华中,心有诚善。毕竟原来“纪凉州”这个姓名,实在是太冷了。

席间觥筹交错,大爷和二爷两个人都喝得酣畅,顾钧书和顾钧祁兄弟两个人难得也能沾酒,顾钧书更是逮到机会了,喝多了一些。

一旦沾酒,就和被太阳晒过了以后一样,他和弟弟两个人的脸都会变得通红。

纪凉州也沾了酒,让人意外的是,他完全不受影响。

顾德珉还有顾德彬,包括顾老太太几个人都神色凝重的,但决口不在孩子们的面前说出今天顾云瑶受辱的事情,这件事必须要把它压制下去,正巧纪凉州从边关回来,大爷平时喜欢读军事类的书籍,往年蔺绍安来过顾府,就与他之间畅谈过《孙子兵法》里面三十六计的用法。

那会儿难得遇到一个经历过血战沙场的人,是蔺绍安,大爷顾德彬拉住他聊了很久,毕竟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了。

这次也不例外,听到是从宣府镇,侯爷的身边过来的人物,还是誉王府的人,顾德彬说什么都要与纪凉州好好聊一聊。

纪凉州也没让他失望,虽然惜字如金,却字字说到重点。比如关于阵法的问题,通过蛮子军强袭边关多次,他观察下来以后,认为应该用三轮作战法合适。

所谓三轮作战法,就是骑兵、步兵还有枪兵一起通力合作。

蔺侦仲统管的蔺家军,原来出自福建,那里的沿海地区经常遭到海盗的洗劫。平民百姓为了抵抗海盗,同心协力奋战抗争的作为,感染了蔺侦仲。便集结了大部队,组成了现在的蔺家军。

经过严苛的训练,才有了今日。不过大孟朝的军队有个坏处,就是骑兵太少。而也先族的蛮子军们,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的骑兵。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

纪凉州简单地说了几句,抓住大孟朝现在必须培养骑兵等重点,引得原来不发声的顾老太太也频频侧目向他。

连顾德珉也在心中暗自感叹,果真是年青一代杰才出。

顾钧书喝多了以后,趁几位长辈不甚在意时,搂住纪凉州的脖子和他说话:“景善兄,你这么厉害,见解这么独到,有没有兴趣以后身居要职啊?我觉得做都督就很适合你。”

原本有点醉醺醺的顾大爷,听到这话以后感觉当头就是迎来一棒,脸色立即变了。把顾钧书的酒杯抢过来,重重地搁在桌上:“钧书,你怎么能这么胡说。”

都督,那不是一般人能坐到的位置,大孟朝的都督,掌管兵权,位高权重,他现在这么年轻,是有可能慢慢熬功绩,慢慢从宣府镇的一个小兵升职。但是想到要做都督,哪是顾钧书三言两语随口胡诌出来的话就能实现得了的?

现在的都督另有其人,他们都不敢得罪,若是被别人听了去,说他们拿这个官位开玩笑,还不知道要如何参他们一本。

顾钧书已经知错了,被父亲盯得有点慌乱,两手一压,规矩地坐了回去。

每回如此之时,顾钧祁都喜欢打圆场,他眼神虽是淡淡的,但心挂整个家族命系:“父亲,大哥他只是酒喝多了,说了一些醉话罢了,当不得真。”

如何当不得真?难道他们没有听过吗?在有心人的口里,就会变成——

是二爷顾德珉提醒了一句:“都说酒后吐真言,钧书侄儿确实是说多了。”

顾德彬皱皱眉,看了顾钧书一眼:“你看看,连你叔父都这么说了。”

顾钧书把头埋下去,自知理亏,可他真心很钦佩刚才一番言简意赅言论的纪凉州。说得多精彩啊,连他一个没亲眼瞧过边关战事的人也内心浴血燃烧,蠢蠢欲动了。

正闲谈着,外头走来一个管事,到众人的面前说道:“老太太,大爷,二爷,杜老先生那边说是要连夜收拾包袱,这就要走了。”

顾钧书听了直皱眉,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他还想送一程杜老先生,难道就不能多留一晚?

用探寻的眼光看向父亲还有叔父祖母等人,他们显得也很迷茫意外。不过顾老太太也就迷茫了片刻,很快恢复镇静:“既然如此,留也留不住了,就叫他们走吧,为杜老先生准备一点盘缠。”她想了想,还是交代,“多准备一点。”

这五年来不管是功劳还是苦劳,杜老先生都当得起。若不是出了这样大的事,估计顾钧祁金榜高中以后,他们还得给杜老先生多封点红包。

如今提前断了这份联络,杜名远怕是真的再没脸在顾府里面待下去。

那管事还想问:“要不要去送送杜老先生一程?”

几个人都若有所思。还是顾老太太先发了话:“就不送了吧,杜老先生这么晚要走,怕是不想叫咱们送。你且下去,给他们安排一辆马车,这晚上也出不了城门,瞧瞧哪家客栈还没打烊的,为杜老先生他们找一间上房先住下。”

那管事应了一声,准备下去,突然想起什么,顿足留下来说话:“还有一事相告,老太太,二小姐已经去送杜老先生了。这样……妥不妥当?”

他虽然不知道杜名远赶着要走究竟是为了什么,但隐约能有这层感觉,必是和二小姐相关。

纪凉州执住酒杯的手微微一顿。

他默然垂眼看向杯中酒,酒水里有灯光浮影,就好像是一个月亮的倒影投在里面。

因为他的动作,酒水也微微一晃,直把这个假月亮也晃得叠出许多层浮浪。

顾老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瑶姐儿想送,就让她去吧。”

这孩子一直都是个重情重义的孩子,她也分得清楚,顾老太太知道,在顾云瑶的心中,杜名远是杜名远,于她来说是朝夕相伴了五年的恩师,此番去送,送的也是杜名远,和杜齐修毫无关系。若是不叫她去送,她心里必然会一直割舍不下。

就让她去吧……

顾府的门口,几个人撑着灯笼待在顾云瑶的身侧,都是她房里的小丫鬟。其中只有桃枝知晓白天出了什么事情,其他人只知道杜老先生家乡有急事,所以才选在晚上赶路回家,倒是没想过更深入的事了。

先前去问过老太太意思的管事,也跑来说话,叫杜老先生他们稍微等一会儿,老太太从公中拨了许多银两给他们,其中还封了一个大红封给杜名远,特地交代,若是他日顾钧祁高中,还少不得他以后的份。

杜名远本来不想收,在管事执意的劝说下,热泪盈眶地收下了。

顾老太太让他再等一会儿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叫他等到府内下人把马车备好。虽然是夏季,夜晚温度小凉,还有容易被蚊虫叮咬,马车内部薰过避蚊香,才送了过来。

顾云瑶被桃枝挡在身后,她护主心切,前世便是如此,怕她再吃亏,来时的路上一直在说:“明明就不关姐儿的事,姐儿为何总这么心善,顾念着别人?万一又遭到欺负了怎么说?”

五年前有一次在上香路上时,遇到一个胆敢讹他们钱财的少年,桃枝还记得这件事,翻出来说了好几遍。连顾云瑶都快忘记了,哭笑不得地看着她,也不知道这小丫头记性怎么会这么好。

其实桃枝比她大,但是她活过两世了,在她的眼里,桃枝她们就是小丫头。

顾府门口的石狮子在夜晚看起来有点阴森恐怖,两座石像都张着裂口獠牙,石阶上的朱红大门敞亮地开着,顾云瑶就站在最上面的一层台阶处,杜齐修站在父亲的身后,看着父亲老泪纵横,一直与她说些话。

灯光的笼罩下,她的腰身盈盈可握,细嫩的皮肤好像吹弹可破。杜齐修体会过那层滋味,指尖放在她的脸上,如缎子一般的柔滑。

她的身上也是,总有股莫名好闻的香味,每当看到她时,就像是猫爪子一样,时不时挠在他的心上,挠得他心里发痒。

明明伸手一捞就好像能够唾手可得。但是顾云瑶站在台阶上面,那眉眼如画,脸带艳色。

离他很近,又好像离他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