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象棋历史(1/1)

第七百一十一章象棋历史

象棋的鼻祖——博

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或者科技,都有盛衰起伏,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研究象棋历史发展的过程,很有必要进行恰当的断代分期。刘道平、张丰两位先生研究我国古代象棋发展的历史,断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潮。从本文开始对中国象棋古代史作一系统的介绍。

象棋始于先秦的六博

中国象棋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由孕育到雏形,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实践、改进、充实、完善。

《楚辞·招魂》篇说:“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六搏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载:“古者与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于,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武已荒淫无道,制作了一尊人形偶象,把它叫做“天神”,然后“与之博,令人为行”。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史记·宋徽子世家》还记载了公元前683年,宋缗公与大夫南宫万因六博发生争吵,被南宫万提起六博棋盘砸死的事。《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前551一前479)认为博弈是有益的活动,比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要好。没有博弈,怎么能犹贤呢?给博弈很高的评价。这里的博即六博,弈即围棋,并称博弈。从汉代起才正式称弈为围棋。

六博棋由箸、棋子、棋盘、博筹、割刀、削和盛具组成。管又称箭、傅、究、蔽,总计六支,故称六博;初用竹木制成,两头尖长如箭形,后来也有用骨、玉制成。棋子称“棋”,又名马,共十二枚,黑白各半,或黑红各半,双方各执一色。棋盘称木局,又称曲道,多木质,近似方形,在白或黑色的棋盘正面阴刻不同矩形纹槽及园点,并涂上红漆或在纹槽内嵌入象牙。博等也叶等,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分长短两种,数量多少不等,用来记录对博者输赢情况。割刀和削是博时用来削制博等记数的。盛具乃盛放棋具的盒。

战国时期六博活动盛行各国,《列子·说符》记载了大梁叫虞氏的富先,在路口高楼上设置枰局让行人上楼击博。《史记·苏秦列传》中讲得更明白:“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他在这里列举了八种娱乐,有六博而无围棋。

现存最古的六博棋局,是1975年底到1976年春,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末期古墓中出土的六博棋局。形制与古文献的记载基本相合。据考证,这个博局的相对年代为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前。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人们往往通过对弈来参透一些人生的一些哲理,来提高自己的觉悟能力、思维能力和生活乐趣。

中国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名著的《楚辞.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着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据《史记.第六十九卷.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另据《说苑》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曾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

进入明、清两代,象棋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

建国以后,象棋工作者们总结发扬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绚丽多彩,真正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代的象棋活动因受到多次国内战争及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早期曾有过“星星之火”,但终于无法形成“燎原”之势。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七年间,象棋活动才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为一个新的象棋发展高峰期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近代象棋活动开展得较为活跃的地区是华东、华北、华南,而上海、北京、广州则分别为以上三大地区的象棋活动中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象棋界曾出现过一点“红火”的迹象。这是以1930年9月中下旬在香港进行的“华东、华南分区大棋战”揭开帷幕的。这场“东南棋战”是中国象棋史上第一次两大地区间的棋艺对抗赛。华东方面的代表是上海周德裕、林弈仙,华南方面的代表是广州李庆全、冯敬如。

两地高手大战十六局,因实力相当,终以平局收场,华南主将李庆全独保不败纪录,被授予“无敌”荣衔。

当东南两队鏖战正酣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华北棋手亦跃跃欲试。次年初,华东、华北两地棋手又会师上海,进行“华东、华北分区棋赛”。

由周德裕、万启有组成的华东队,以20:12击败由赵文宣、张德魁组成的华北队。华东周德裕个人积分最高。由于当时华北地区有五省,华东地区则指江、浙两省,因而棋友们尊称周德裕为“七省棋王”。

1934年后,周德裕旅居香港数年。这一时期,他在穗、港与华南名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等进行了多次交流比赛。他与岭南棋坛盟主黄松轩的“龙虎之争”,是当时棋坛的“重量级决斗”。

由于实战机会增多,棋手们的实战水平自然“水涨船高”。这一时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靠下棋谋生的职业棋手。他们除与水平相近的高手下“博采”棋以外,还与普通爱好者下让先、饶子的指导棋。

讲到近代的象棋活动,不能不提到谢侠逊先生的贡献。谢侠逊(1888—1987)不仅棋艺高超,更是一位杰出的象棋活动家,他组织、筹划了华东、华南和华东、华北两次大型的“区际”棋赛,编辑出版了《象棋谱大全》、《新编象棋谱》、《南洋象棋专集》等卷帙浩繁的棋艺巨著。《象棋谱大全》从1927年初版后至1950年,共印了九次,堪称一套“畅销书”。谢侠逊还曾于1935年和1937年两下南洋,使其声誉播及海外。谢侠逊第二次赴南洋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他是以国民政府“巡回大使”的身份到国外宣传抗日救亡的,他在国外活动一年半,募集到大量捐款,为抗日军民的艰苦抗战提供了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这位爱国的名棋手,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赞誉。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各地区的知名棋手还有:华北孟文轩、那健庭,西北彭述圣,华东王浩然、周焕文、邵次明、张锦荣、张观云,华中吴松亭、罗天扬,华南钟珍、曾展鸿等,他们的棋艺在当时均属一流。八年抗战结束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贫病而死,侥幸活下来的则年事已高,棋艺老化。棋坛上已看不到三十年代那样的热闹场面。

新中国诞生后,象棋界出现了振兴的契机。这一时期,年富力强的棋手杨官璘、陈松顺、何顺安、李义庭、王嘉良等先后站到了棋坛的第一线。五十年代前期,他们在南北不同的战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高水平的角逐,吸引了为数甚众的象棋观众。象棋活动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几十年来,随着贸易和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发展了不少的爱好者。象棋正从它的发源地,经过亚洲,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从亚洲来看,不仅港澳等地棋风很盛,而且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的华侨和外籍华人中,象棋也很普遍。那些地区和国家每年都举行象棋比赛,而且都已分别成立了象棋总会或象棋协会。

1978年11月间,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和国家的侨胞名流和棋界人士的发起和合作下,亚洲象棋联合会应运而生。如今,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中国、文莱、马来西亚和香港、澳门地区都是“亚象联”成员。香港名流霍英东先生出任本届会长。

自从“亚象联”成立以后,亚洲地区的象棋活动更加活跃,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象棋交往和比赛活动逐年增多,棋手水平普遍提高,涌现出不少有前途的青年棋手。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等还专门培养了一些女棋手,女子下象棋的也逐渐增多起来。体现亚洲棋手友谊和水平的“亚洲杯象棋锦标赛”现已举办五届。亚洲城市名手邀请赛从1981年创办,现已举办三届。第4届亚洲城市名手赛据悉将在澳门举行。“亚象联”还多次举办各会员国和地区之间的友谊赛和互访。

近些年,象棋在欧美人中间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象棋协会或象棋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的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中国象棋来了,像我国一些中国象棋手一样,成了两项象棋都擅长的“双枪将”。

为了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吸引更多的欧美人下象棋,使东方的棋道推向全球,以便全世界人民都能分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取得无穷的乐趣,“亚象联”委托中国象棋协会举办“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每两年一次,现已举办两届。第2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有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西柏林、法国、中国、香港、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棋手参加比赛。据悉,参加“七星杯”赛的各国和地区象棋组织将通过今后几届比赛酝酿筹组象棋国际联合会,以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

为了鼓励和吸引非华人血统的外国人积极参加象棋活动,提高象棋技艺,香港霍英东先生悬赏5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准备奖给在有“十连冠”胡荣华参加的国际性中国象棋比赛中荣获冠军的非华人血统的外国人。另外,“亚象联”已筹集了三百万港市的推广象棋基金,准备以每年的利息翻译棋书,举办教练员和裁判员训练班,以利在纯粹的外国人中发展象棋爱好者,把象棋推向世界。

1978年,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象棋在欧美人中间也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了象棋协会或象棋社。一些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了中国象棋。

1988年,为了推动象棋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中国象棋联合会筹委会”于在北京成立。

1990年,第1届世界杯象棋锦标赛在新加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