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悲剧的李格2(1/1)

‘吴王殿下,奉陛下口谕,命您现在起身去探望杨妃娘娘。’

传纸的小太监轻声道。但是这声音到李格耳中却感觉到来自九幽地狱寒气。来了还是来了。自己去青楼的事还是让父皇和母妃知道了。不得不起身随小太监一起去见自己母妃。来到杨妃的宫殿前。李格有些害怕。自己不怕棍子。不怕禁足。不怕责骂。就是怕杨妃掉眼泪。母妃为自己做的一切自己都清楚的知道。不争宠。不奢侈。不浪费。不骄纵。只为自己能过完安稳的一声。李格犹豫时。宫殿里已经传来母妃的声音。

‘怎么格儿。今日到了母妃这里却不赶紧来了?难道要母妃去迎接吴王殿下?’

李格心里想。完了全完了。母妃这次是动力真火。都叫自己吴王殿下了。赶紧回声。

‘母妃莫急,母妃莫要生气。孩儿这就进来。’李格大步走进。来到殿中。杨妃端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李格叹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哭。

‘孩儿参见母妃。愿母妃身体安康吉祥。’

‘跪下。’

杨妃一声呵斥,李格一点没有含糊,重重的跪在地上。杨妃起身拿出一个鸡毛掸子。用足了力气抽在李格背后。

‘你可知错。年龄不大却榴莲烟花之地,我教导你的话都忘记了是不是。’

李格咬着牙,承受这背后犹如雨点般的抽打。

‘孩儿不敢忘记。母亲教导孩儿谨记于心。’

杨妃打着李格,疼在李格背上。杨妃却疼在心里。忍不住心疼。眼泪终于掉了下了。一边抽打李格一边哭道。

‘你可心知身体中流淌两朝皇室的血脉?’

‘孩儿心知。’

‘你可心知朝中有多少人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准备拿你做文章?’

‘孩儿心知。’

‘你可心知为何是十三岁变封为吴王。’

‘孩儿心知。’

‘既然你都知道,你为何要如此的顽固。青楼事是小。和钱欢互骂事是小。为何要和崔家起冲突。一会我就去求陛下,赐给我一封出家为尼的旨意。看能否换来你和小愔安稳的一生。’

杨妃已经打不动也不哭不动了。瘫坐在椅子上。李格听自己母妃要出家。别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母妃莫要去求这样的圣旨,孩儿这就去请父皇除去孩儿的吴王之位。孩儿已经长大,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就是贬为庶民孩儿也心甘情愿,只求母妃莫要动了出嫁的念头。’

杨妃低头不语,李格跪在地上干着急。焦头烂额时。外面传来的声音犹如天籁。

‘皇后娘娘驾到。’

杨妃听皇后娘娘驾到,连忙擦干自己的眼泪,起身准备行礼。长孙进来后,发现李格跪在上,旁边扔着已经掉了毛的掸子。杨妃红着眼圈给自己行礼。长孙无视李格。拖住准备行礼的杨妃。

‘妹妹,何必动如此大的怒火,小心伤了身子。格儿也是被冲儿蛊惑。去的那烟花之地。和崔家起冲突的也是冲儿和那钱欢。崔家的人没有看到格儿。妹妹放心。不会有事情牵扯但格儿身上。莫要在动怒小心伤了婶子。’

扶着杨妃坐下。自己这站在李格身前,不等李格开口,一脚踢在李格的肩膀,长孙也是练过武功的。李格直接翻滚出去。长孙见李格配合的还错。大声道。

‘格儿犯错。我这做幕后的已经教训过。告诉外面的人,谁敢拿我这未成人的儿子做文章,休怪我长孙无垢不客气。’

气势展示的一览无余,杨妃见此,也放下新来。李格连滚带爬跪在长孙身前。

‘谢母后。’

长孙拍了拍李格的头。

‘都是我的儿子。快让人给你上药。血都印出来了。’

杨妃一听自己儿子留学了,连忙找药箱给李格上药。杨妃一些年无欲无求。一切都自己动手。小伤小痛也从未喊过御医。李格见杨妃忙前跑过。上前扶着杨妃坐下。

‘母妃,孩儿并无大碍。您快休息些。’

不能杨妃开口,外面有传来一声声音,这次不是天籁,来的却是天雷。

‘陛下驾到。’

一听陛下驾到。众人起身。齐声到。

‘臣妾(孩儿)拜见陛下。’

李二笑呵呵道。

‘都起来了吧,格儿你也起来,听说你母妃掸子都抽断了。父皇过来看看。你可知错在哪里。’

‘儿臣知道。’

‘错在哪里?’

‘儿臣不应该去青楼。’

‘不对’

‘儿臣不应该和钱欢互骂。有辱皇家威名。’

‘说对了一点。还有么’

‘孩儿不应该和崔家起冲突。’

‘不是不应该和那崔家起冲突,是因为起冲突的时候他们几个都站了出去,你却因为喝多睡着了。我我朕世民的儿子怎么会躲在他们人身后。莫说他们崔佳。就是其他三姓站在一起又如何。记住,你是朕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爹都是朕的臣子。发生任何事情他们也应该站在你的身后,而不是你站在他们身后。这就是错的地方。’

长孙,杨妃和李格万万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话。李格面色潮红,激动的双手颤抖,直接跪在地上。

‘孩儿谨记,不敢忘记。’

‘起来吧。钱欢你们两个互骂,没有分出什么胜负来。等后背上的伤好了就去找他。父皇不管你有什么手段。什么计谋。但是只能胜不能败。你若胜了。就赐你母后锦缎二十匹,你母妃十五匹。这份孝心能不能尽到就看你自己了。下去吧。别在这捣乱了。’

‘儿臣告退。’李格给三人行礼后退了的大殿。一路小跑。后被出血衣服已经黏到了血肉上。在不处理就麻烦了。李二看着自己的儿子哈哈大笑。对杨妃道。

‘杨妃,你莫要在那样教育格儿。这孩子聪慧。在文学上泰儿可于他一争。武学上缺差了太多。他要是喜欢在朕身旁做一辈子吴王又如何?’

杨妃感激拜谢。杨妃不在乎什么吴王,只在乎自己的孩儿能安慰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