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济州发展(1/1)

京东两路还有其它一些官员的调整,包括对一些不称职官员的清除都在同步进行,如原济南知府韩渊,表现可圈可点,高峰提请他去沂州,沂州知州蒋圆在收降宋江中立下大功,高峰提请他去登州,而东平知府蔡居厚,因其能力不错,高峰倒愿意让其留任。

如此等等,整个京东路基本在按高峰的要求打造,其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建设一支清廉、高效、正派、勤政的官员队伍。

官员队伍由高峰与朝廷沟通完成,其间少不了使用一些手段,不过,只要能达到目的,高峰不介意费些心神。

同一时间,高峰没有放松对济州岛的建设指导。

方腊起义给济州岛带来了近十万民众,百多艘船,还有大量的物资,另外各类工匠、耕畜牛马、器械工具多不胜数,要说最缺的应该就是粮食。

虽然前期从高丽和大宋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但那只是对少量人来说的,十万民众就有十万张嘴,那些存粮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人的长期使用,算一算也就够半年的。

不过,半年的跨度不算短,高峰有的是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开荒种地,这样便能解决自给自足的问题。岛屿新近开发,上面地多人少,这十来万人洒进去也显不出拥挤,于是倪语臣便按户给大家分发土地和耕牛,鼓励大家开荒种田,相信这样不用一年岛上便能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还是购买,在大宋买,去高丽买,偶尔也去日本买,其间还用商品兑换,总之一点,弄来的粮食是越多越好,这也是为了做好战略储备。

当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无论哪个国家,粮食都是战略资源,外面的势力很难购买走大量的粮食。这还是高峰在大宋为地方官,占据着先天优势,否则,岛上的粮食肯定无法满足需要。

除了粮食的问题,成立一支优良的军队也是当务之急。原来岛上有两三万人,那时只有上千人的军队,现在人数多了,成立成规模的军队已不在话下。

宋江、张仙、李太的人马了民被运送到了岛上,他们都是战力极其强大的人,这些人肯定是军队的骨干力量。

江南招收来的十万民众,大部分来自方腊军,许多还都是经过吴玠精挑细选的,这些人吸收入军队正合适。

经过一番选拨,一支种类齐全的军队骨架终于形成了。

这支军队有一支千人的特种兵,五千人的水兵,万人的骑兵,二万人的步兵,还有一些负责装备、后勤、侦察、工程等任务的兵种,所有兵种加起来足有五万人。

当然,各大兵种内也有分工,如步兵中又有轻步兵、重步兵、弓弩兵、器械兵、盾牌手、朴刀手、斧兵、长枪兵等等。

事实上,这个时代,军中发射武器的步兵要比格斗兵多得多,这也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发达的结果。能远距离杀死敌人,谁愿意近身博击?

五万人的队伍,其它都好组建,唯有那个万人骑兵有些形同虚设,为何?因为没有那么多马匹。

高峰的育马计划已经启动,他引进阿拉伯马的船只也已经反航进港,这一路下来总算给他带来了几十匹马种。

只是育马还只是起步阶段,没有个几年很难见到成效,要想一下子得到上万匹良马,无异于天方夜谈。

别说刚刚起步的济州岛,就是实施了马政的大宋国也很难找到太多的良马,马再多,不能当战马用也是白扯,所以,大宋在战争中因缺马而造成的失利举不胜举,特别是下一步的金兵南犯,简直是被爆打的局面,纠其原因便是没有足够多的战马可用。

对于缺马的问题,高峰也没有好的办法,他只能先把骑兵队成立起来,用有限的马匹轮流训练,或许等他的育马计划见到成效才可以拥有足够多的马匹吧。

军队占用五万人,岛上还有一多半移民,这些移民就主要负责岛上的建设事项,包括各类作坊的生产也是从其中抽人,所以看上去人多,实际上根本不够用。

特别是开荒种田这一块,需要的人员更多,单靠哪些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而,倪语臣的策略是全体人员集中进行,一旦把荒地开垦出来,再承包给个人,这样便省去不少繁琐。

按高峰的说法,现今岛上的生活已与社会主义类似,一切都是公有的,而在劳动中又实行多劳多得,因此,这里既没有贫民,也没有地主,简直是一个大同社会。

实际上高峰还真想朝这个方向发展,只是他也知道暂时还不现实,这是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地方,他还不想它失控,他要把这里作为他最强大的后方基地。

除了这些,岛上的作坊生产继续进行,这是养活这些人提升生活质量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做好。当然,这里生产的物品除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各项需要外,面对的主要群体便是高丽。

通过这些商品,从高丽可以换取大量的粮食和金钱,可以打通一些关系,更有可能笼络一批权贵,而这些人将会有大用处。

除了高丽外,他们也渐渐地开始与日本进行生意往来,日本派别比较多,国内形势也更为复杂,若能通过通商的方式切入进去则是个不错的事情。

只是日本比高丽更排外,他们对外来商人十分不信任,要不是高峰与武井一条熟识,想在日本进驻码头都有难度。

当然了,他们贸易的商品除了作坊生产的外,还有从西洋泊来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为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还有一些象牙、宝石等宝物,这些东西在几国的贵族圈都很受欢迎,倒是很容易既赚钱又结交人。

整体来说,有了十万人和大批船队的参与,济州岛取得了极速的发展,渐渐地,它在这一带混出了名望,不过因实力在那里,并没有谁敢觊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