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新官之任(1/1)

谷正为知县多年,是名亲民的好官,他在任期间,可以说是尽心尽责,虽说没有改变县城的贫困局面,却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在他手下绝对没有一个冤案出来,而他对待各方的温和性情,也赢得了各方的拥戴。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却要调走了,来了一个很有争议的高峰。

不错,发展之策是高峰提出来的,只是他当初建议发展之策时也不过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实际办上一件事。

治理一个县,是复杂而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一个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那可不是光靠嘴上说就能管用的。

高峰很年轻,也很有能力,既能提出发展之策,又能赚钱,还能写诗诵词,这些都是优点,可他会管人吗?他会审案吗?他会治县吗?更有可能者,他能把士人拉住吗?当年他可是把全体士人都得罪了。

如果这些都可以忽视,却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整个高家都在县城,而且建立了庞大的作坊,高峰会不会以权谋私就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了。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基本上没有谁能够躲避,高峰亦然。高峰以商起家,商人的那种奸滑自利绝对会影响到他的举动,如此之人做一县之首,而且是在家门口,众人已能想像他将何去何从。

抛开这些不说,平和惯了的古人最怕的就是变法改革。王安石变法,结果越变人们的负担越重,最后不了了之,失败就失败吧,还失败的不彻底,好东西没保留下来,坏东西保留了一大堆,也就是说,无论变法成功与否,受苦的还是人民。

细数历史上的变法,就没有几个成功的,更没有多少惠及民众的,因此,变法改革是那些生活安逸的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一件事。

高峰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他提出来发展之策,看似合理,却没经过真正的验证,谁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谷正在台上还好,他比较温和,做事不激进,因而民众虽然听说了在试行发展之策,却还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大家最怕的就是高峰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干一场,最后劳民伤财,却无疾而终。

最终大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高峰以一个年轻的商人,毫无经验,做一县之长,肯定干不好。

……

高峰一直把谷正送到城西好远,才被谷正勒令停身,他只能向谷正挥手告别。

谷正要赶往南京与张业交接,还要在那里熟悉一段时间情况,至于何时回县城指导发展试点,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

谷元和谷芷欣没有跟过去,教育学社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离开,而他们在此地生活习惯了,也不想离开。更主要的是高峰在此间,谷芷欣早晚要嫁过来,她不想多奔波,而谷元则需要留下来支持高峰。

高峰还让俩人住在县衙内院里,他则在前院选了间厢房住下。俩人答应下来,却哪里多住,谷元平常在教育学社,谷芷欣在荟萃楼,因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高峰和荆春在县衙居住。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怎么烧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他知道,他没有多少资质,就是有些威望也与做知县无关,能不能取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次便是县班子的和睦。杨邦乂没有到任,能不能与他尿一个壶里还不敢保证。王节对他来说是老县丞了,这次没有得到提升,心中肯定不满,会不会捣乱还有待观察。还有一帮衙役、捕头和书吏,他们会不会阳奉阴违又是个未知数。

要实施发展之策,若这些存在问题,肯定落实不下去,他必须想出一个招来。

当然,这些都是县内的事情,如果连这些都摆不平,那他也啥都不用做了。

最关键的地方还不在这里,上下级关系,左右县邻的相处都需要进行安排,而最最核心的就是朝廷那一块。

朝廷只说了一个发展试点,并没有明文规定试点什么?也就是说,朝廷还没有放权。

发展试点,说白了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就需要动一些原有的制度,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如何动,动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双方斗智斗勇了。

你若把一个县城改成资本主义,肯定是不行的,朝廷也不答应,丝毫不动也无法取得成效,如何选择适中点,就是高峰要考虑的问题。

所有的事情在脑中转了一圈,高峰把一件事放在了首位,那就是安扶人心。

民众都好办,大宋朝最大的好处就是民风纯朴,多年的封建统治下,人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只要有口吃的,没有人愿意出来惹事。就是一些有势力的家族也不会明面上与官府斗,那是一种找死的做法,没人去犯这种傻。

说一千,道一万,最需要安扶的还是体制内的人,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王节。

当天晚间,高峰便请王节来到董家酒楼,同时来的还有两名班头和两名书吏,班头一个叫任霸,一个黄四;书吏一个叫史远,一个叫刘陌,四人也是县城的名吏,掌管着县城的刑狱、述讼、税赋和卷宗文书。

县老爷有请,就算他之前曾是平民,而且受过辖制,几人也不敢不来,那是会被穿小鞋的,况且高峰后来还是发展副使,经常出入县衙,一帮人与他早就熟识。

酒菜上好,几人恭喜了高峰一番,便敞怀痛饮起来。

高峰要的也是这种效果,他没想着让人怕他,却要防着有人阴他,展露真性情才是他最需要的,就算有话直说他也可以接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峰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们知道为何驷马大车可以跑出千里,而一条蝇上的蚂蚱却只能在原地蹦达吗?”

几人不知高峰何出此言,互视一眼后,史远答道:“因为驷马齐心,朝一个方向努力,所以才跑得远,而蚂蚱跳动方向不同,力量均衡之下,谁也跑不了。”

“这话说的好。”高峰向他称了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