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瘦马三千贯(1/1)

“多谢大官人盛情,这也正是求之不得之事。不过小可还有一些小事要处理。”说着,韩伯龙微微一拱手,转身离去。

韩伯龙转过数十个摊位,来到之前那个传他口诀的老人之处,冲着老人深施一礼:“多谢老伯指点。”

那老人呵呵一笑:“不妨事,也没有什么可保密的。年轻人好学,老夫当然不便藏拙。你可找到中意的马匹了吗?”

韩伯龙摇了摇头,随即又点了点头:“没有合适的。不过也有一匹,不知道伯龙判断得有没有错误。”

老人好奇地问:“那匹骏马现在何处呢?我也走了好几个来回了,怎么没有发现呢?”

韩伯龙指了指老人身后的那匹瘦马,笃定地说:“老伯这匹马虽然看起来瘦弱不堪,但其品质之佳,在这马市之内,绝无其他可与之相比的。”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瘦骨嶙峋的灰马,并不老,像是一个没吃过饱饭的壮汉,虽是瘦削,但那气派,竟是睥睨一切的样子。

老人一愣,然后便哈哈大笑:“这都被你发现啦,孺子可教也。”

韩伯龙见老人表达了认可之意,便问:“这得多谢老伯。老伯,这匹马,多少银钱可以割爱?”

老人不假思索地微笑道:“索价三千贯。”

三千贯,那相当于后世三千万之巨。虽说后世马匹退化,不再保留骑兵军种,交通也不再应用,只在有些地方,游牧民族还在放牧牛羊的时候使用,但都不会是什么绝世名种。

也不是绝对没有价值连城的宝马,如邻国进贡的大宛汗血宝马,以及赛马场上的还有一些,都是血统纯正的宝马良驹。但毕竟太过稀缺,几乎都是有价无市。

但是,韩伯龙觉得,自己眼中的这匹瘦马,其实还是值这个价的。只是,谁也不可能出门在外,身上带着这么一大笔钱呢。即便带的都是黄金,也要几十斤重,何况带着黄金,也花着不方便啊。

在韩伯龙犹豫之时,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这位韩兄弟的买马钱,由在下出了。”

来人正是柴进。柴进此时走过来,正好听到老人开价,韩伯龙犹豫。这柴进本就不缺银钱,尤其好结交好汉,花钱如流水。自己虽未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但百万贯家财还是有的。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岂知老人根本没搭理柴进,只是向着韩伯龙缓缓说道:“这是卖给别人的价。”

柴进也是一惊:“难道还不止三千贯?”他倒不是担心三千贯太多,或者再加价嫌多,别说三千贯,便是三万贯,今天他也会出的。可是柴进觉得,就眼前这匹瘦马,怎么看也不值一百贯呢。

韩伯龙也是惊愕不已,根据自己对于这老人的认识,根本想不到他还会加价。难道他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韩伯龙半是犹疑地看着老人:“此马价值的确不止三千贯,可那老丈打算加价多少?”

那老人哈哈大笑:“韩小友多虑了,小老儿并不打算加价。小老儿本姓皇甫,双字寿彭,便是这沧州人士。因家传燕赵据传的相马之术,加之自幼钻研医马之法,所以,多年前得以在禁军之中,负责马监诸事。因不满当官的不理政事,军纪废弛,前途无望,才回沧州老家养马。只因老夫这一生,最敬侠士英雄。宝剑赠侠士,我这宝马,送与识者,今日韩小友如此人材,小老儿分文不取,将此马赠与英雄。”

韩伯龙与柴进均是一愣,韩伯龙推辞道:“老人家,怎么好白收您的骏马呢。”

柴进此时嘴角一撇,这瘦马还能叫骏马?在我的庄园里,一匹这样的马也不会有,早被我淘汰了。这两人也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就这马也敢称骏马。

老人一摆手道:“我这匹马儿,识者不多,年轻人,既然你懂,你要善待于它。至于白送嘛,却也不算是。”

韩伯龙心中诧异,好奇至极,自己还有什么东西,能值上三千贯,给予这位老人的呢。自己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有,也只有一把师父给的一柄小剑,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别人的。

于是,他试探地问道:“老伯请讲,我能做到的,必定不会推辞。”

皇甫寿彭也不客套,侃侃而谈道:“老夫有一子,名唤皇甫端,现在东昌府作马房总管。他好枪棒,相马也得了老夫真传。但东昌府嘛,就算是混混日子,老夫也不同意他去那里混事。我只是想,若是将来江湖有事,还请韩小兄弟多多关照。”

韩伯龙道:“老伯言重了。韩伯龙只是一介游民,哪有什么能力照顾令郎啊。您还不如托这位柴大官人洪福了。”说着,便欲给老人引见一下沧州大人物柴大官人。

柴进也是听弦歌而知雅意,知道现在是卖韩伯龙人情的机会,便欲上前答话:“这位皇甫先生,令郎将来无论有什么样的需求,柴进必定竭尽所能,为之达到。这位韩兄弟,可以作证。”

谁知皇甫寿彭并不接茬,只是朝着柴进拱拱手表示谢意,兀自说道:“柴大官人是当世豪杰,沧州本地,自然多有需要求助之处,您一诺千金,小老儿感谢您。不过我看韩小兄弟,未来的成就更是不凡。相马之术,何尝不是相人之术呢?小老儿自认为,从未见过如此相格的人物,所以今日赠马,聊作将来的答谢之礼。至于后事如何,且莫多言,你只要答应小老儿即可。”

韩伯龙见此,只得答应了。郑重地说道:“老人家请放心,是凡是韩伯龙力所能及之处,皇甫兄弟的事,我必当成自己的亲兄弟的事来处理。”

皇甫寿彭看起来非常高兴,将瘦马交至韩伯龙手中,细细地叮嘱了一番,甚至挥手告别之际,又叮嘱了一句:“欲驱驰骏马,切记要人马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