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布局旅顺(1/1)

阎应元去年考中武状元,然后与其他武进士也一样,奉皇命进入讲武堂,十二月份讲武堂学习结束,与陈奏廷一起被皇帝钦点,安排到了宫禁之中任职,如今正是御前侍从武官处的一员。

由于阎应元这一批武进士讲武堂毕业已经是年底了,所以安排好各自的职务之后,崇祯皇帝钦命,让他们安安稳稳地过了年再到任履职。

而阎应元到任御前侍从武官处的这几个月里,恰逢姜曰广、李信二人出使朝鲜,因此与两人没有交往,即使是与之前常在皇帝身边的军机舍人李信,也只是曾经打过几个照面而已。

当下,阎应元接引了这两个人之后,也没有太多话说,只是冲两人点了点头,紧接着就转身,领着两人往乾清宫中皇帝的办公处走去。

阎应元是当今崇祯皇帝钦点的武状元,在京师之地绝对是大名鼎鼎了,他虽然与姜曰广、没有什么交往,也不了解,但是这两个人对他却是知道了。

两人个人身材高大魁梧、做派深沉内敛的阎应元,都是暗自点头,知道此人必定又是一员将才。

寻思间,阎应元带着两人,来到了乾清宫正殿门口,穿过肃立在阶下的乾清宫内侍以及天策卫和锦衣卫将校,带着两人入内,然后转向东阁御书房,禀报说:“陛下,理藩院副使姜曰广、中书舍人李信觐见!”

姜曰广抬头去看,正看见年轻的皇帝站在书房正中,转过身,向他们招手。

阎应元没再多说,带着两人跨过门槛进入阁内。

崇祯皇帝乾清宫的御书房中,此时尚有内阁首辅李国鐠、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以及英国公军机大臣张惟贤在座,显然此前正在谈论着什么事情。

姜曰广与李信进到阁内,看见这个情况,立刻跪地行礼,口呼万岁。

正在阁内站着的崇祯皇帝很快上前几步,将二人一一搀起,一边搀扶一边笑着说道:“卿等出使归来,一路奔波,辛苦了!”

姜曰广与李信一边顺势起来,一边连忙说道:“陛下言重了,臣等不辛苦!”

说完这话,姜曰广与李信,紧接着又向坐在阁中锦凳之上的内阁阁臣及军机大臣躬身见礼。

此时,崇祯皇帝已经坐回了自己的御座之上,看姜曰广、李信与在座的重臣见过了礼,对他们说道:“说说看,你们这一行对朝鲜对辽东可有什么新的认识,听说李信还去了瀛洲岛,那么瀛洲岛如今又是个什么情形?”

崇祯皇帝问完了话,两位军机大臣也是看着姜曰广和李信两人。

姜曰广当先说话,将一行人出使朝鲜之后的经过,以及抵达朝鲜之后的见闻,比如昌德宫、汉阳城的变乱,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这其中的重大情况,姜曰广已经在上一次遣人送回的奏报里认真地禀报过了,但是此时端坐在御座之上的崇祯皇帝听他亲口说来,仍然是感慨不已。

姜曰广、李信、张溥乃至他们带去的锦衣卫和天津水师、东江镇右路士卒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发挥出太大而作用,但是实际上,如果不是他们前去朝鲜传旨换约,并且东江镇的力量又足以威胁朝鲜的生存,那么朝鲜内部亲明派与降虏派的内斗就不会这么快被激化,而亲明派也不敢这么突然地出手,将降虏派斩尽杀绝。

显然,几位重臣以及身临其事的姜曰广、李信等人,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姜曰广最后说道:“此次朝鲜之行,微臣体会最深者,正是陛下之前曾对理藩院诸官所说的那句话,弱国无外交。

“一个国家,不论大小,若是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当今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必然要遭到淘汰!

“微臣此言,虽然是针对朝鲜这个小国而发,但是却也暗合天下兴衰之常理。臣以为,陛下及我大明朝堂诸公皆当从中自省,并引以为戒也!”

李国鐠、徐光启和张惟贤听了姜曰广这话,皆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可他说的这些话。

朝鲜国小民弱,论国力军力自然与大明没法相比,但是偏居东北的建州女真部,却能够在数十年内靠着南征北战而窜起,如今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岂不正好验证了姜曰广所说的道理?

类似朝鲜这样的小国,只能择大、择强而事,只能听任大国的支配与安排,不管是大明还是建虏,要其称臣,它就不能不称臣,要其割地,它就不能不割地,究其实质,不过是军队不如人,实力不如人罢了。

然而堂堂大明、泱泱华夏,面对卧榻之侧的建虏后金国,又岂能屈辱忍让,如同朝鲜等小国这般生存?!

若是大明没有一支强军,没有充足的国力,那么面对正在崛起的后金国,大明就是想要争得朝鲜这样择大事强的生存,恐怕也是不可得的!

这样的道理,李国鐠、徐光启与张惟贤这样历经四朝的老臣,又岂能不戚戚于心?

当下,崇祯皇帝听了姜曰广的话,很快就大声说道:“很好!卿等去往朝鲜一行,能有这个体会,已是不枉此行了!”

崇祯皇帝说完了这话,转向李信。

李信见状随即躬身行礼,然后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在朝鲜事毕之后,候风期间,曾往瀛洲镇守府一行,瀛洲岛上一切井井有条,浙西乱民充军上岛之后,也已得到妥善安置。

“如今岛上有汉民近十万,良田上万顷,有马两万匹,且北有瀛洲澳,南有西归浦,可谓我大明在黑水洋上的一块福地宝地!

“臣去时尚是水师军港,离岛之后不久即听闻,陛下下旨,允许瀛洲镇守府开港通商,收取过往停靠之官民商船关税,臣以为此举大善!从此瀛洲岛粮马自足,攻守兼备矣!不仅朝鲜有乱旦夕可定,即使有朝一日海东倭寇再起,也必然难以如同世庙、神庙之时能够乱我大明了!”

李信说完这话,停顿了下来,见皇帝与几位辅政重臣皆是点头,突然再一次撩袍跪地,叩首说道:“微臣经此一行,有个建言想要说与陛下知道,请陛下恩准!”

见李信这幅模样,知道他必然有要事要说,因此崇祯皇帝当下肃容说道:“既然李卿还有感想,那就径直说来,两位军机大臣恰好在座,正好一并听听!”

让李信跟着姜曰广前往朝鲜出使,本来就是皇帝的特意安排。

而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因为想到李信原本在历史上的巨大才干,不能就这么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磨掉。

此时,见他出使归来,果然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心下也是高兴。

只听李信说道:“去岁建虏企图攻灭东江镇,反在东江镇面前大败亏输、铩羽而归,东江镇五路将士及麾下归附辽东汉民上岸屯垦,得以据守鸭绿江以东城池土地,编为军屯三十六堡,民屯六十四堡,如今形势虽然看起来一片大好,然而臣以为,实际上却是暗藏深重危机。

“过去东江镇居于海上诸岛,以及朝鲜沿海诸城,防线紧凑,兵力反而集中,如今大军铺开来,虽然遍地筑堡,可是各堡驻军多则两千,少则五百,反而兵力分散,易于被建虏各个击破。

“臣以为东江地位之重要,不下于辽东镇,若无东江镇在后牵制,建虏大军恐怕早已数叩关门了,因此东江镇之稳定于我大明京畿之地至关重要,绝对不容有失!”

李信说了这么多,只为引申说出他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时说到这里看看皇帝仍在耐着性子听,而两位军机大臣却已经频频皱眉了,当下赶紧说道:“臣以为,朝廷可在辽东半岛南端金州、旅顺之地有所布局,即使屯兵五千,大力进取之下,建虏也必将左右难支,既不能放心左攻东江,也不能肆意右进辽西,如此可保辽西与东江之地安稳,而令建虏时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