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改元大典(1/1)

礼部径直安排西洋传教士进宫觐见皇帝的事情,自然也引起了朝野的一些争议,不少御史言官上疏弹劾徐光启蛊惑皇帝,在钦天监滥用西洋人,企图修改大明历法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奏折,弹劾孙元化和茅元仪在火药局、军器局以及讲武堂这样的军国重地引用西洋教士。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上书攻击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以儒家子弟的身份,信仰西洋耶稣教。

对于这些弹章,朱大明则明示内阁进行驳斥。当然了,朱大明在宫内召见洋人传教士的事情很快就没人关注了,因为崇祯元年的改元大典终于来了。

崇祯元年元旦,辰时正,太阳虽然还没有升上皇极殿的上头,但是天光已经大亮了。尽管天气依然寒冷,可是宫内皇极殿前广场上的气氛却非常热烈,锦衣卫拱卫司的大汉将军们穿着崭新的大红斗牛服,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地站在从皇极门到皇极殿之间的御道两次,每个人的脸上也是喜气洋洋,拥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

如今的拱卫司可不是过去的仪銮司了,皇帝銮驾、车马、仪仗等繁琐事务,都分别归给了光禄司、太仆寺、鸿胪寺,并由礼部与司礼监统一管理。拱卫司的职责,就是卫护皇帝的安全,人员当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京师内外的锦衣卫大清洗之后,到处都缺少千户百户这个层次的官佐,而作为皇帝清除魏忠贤一党的功臣,凡是跟着王国兴参与了白虎殿事件的原仪銮司人员,全都受到了重用,其他后期参加锦衣卫大清洗的人员,也一个个受到了提拔,被安置在两京十三省的各个锦衣卫机构的重要岗位上任职,没有官身的都赐了官身,原本就有官身的,也都升任了职务,当时六百多个看不到出路的“人桩子”,如今自然个个都是飞黄腾达了。

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巩永固、高时明、王国兴、高文采等人,当然是优先任用原来仪銮司的老人了,四百多人被分派出去任职,从而牢牢控制了遍布天下的锦衣卫,而剩下的也都成了如今拱卫司的中级官佐。

前辈们能够走出去任职,对如今的拱卫司人员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将来自己也能有个好的出路。加上如今拱卫司的待遇今非昔比,皇帝三天两头有赏赐,而且每月领到的饷银也是锦衣卫其他人员的两倍,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所以人人都是挺胸抬头、精神抖擞,再加上后来选取的人员,也都是从大清洗后的锦衣卫人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个个威武雄壮、仪表堂堂,给前来参加改元大殿的京官朝臣、公侯勋贵们留下了宫中的一切都是焕然一新的印象。

这些天,朝廷上下最忙的就是中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了,不仅要面对朝野上下对他引荐西洋传教士给皇上的各种弹劾,而且对于皇极殿改元大殿,以及接下来皇帝祭祀天地社稷和太庙的一应事务,都是亲自把关,事必躬亲。

前期当时由侍郎周延儒负责,但是如今朝臣之中都在盯着他挑毛病,所以不得不小心谨慎,以免出了乱子。好在这些事务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如今准备也很充分。辰时正,典礼将正式开始,而现在就是做最后一遍检查的时候了。

徐光启带着周延儒等礼部官员,以及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等主官,在殿内殿外走走看看,一边还不停地交代着什么。

等到一切就绪,内阁阁臣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引领下,前往乾清宫请皇帝移驾皇极殿。

在各种礼乐仪仗的包围下,朱大明总算是来到了皇极殿。等到头戴紫金平天冠、身穿明黄龙袍礼服的皇帝坐定,肃立在皇极殿内外的群臣集体参拜,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就是曹化淳宣读崇祯元年到来的圣旨。

从今往后,大明王朝及其治下的中华大地,就算是彻底告别了天启这个年号,明朝的历史进入了崇祯时期,公元一六二八年,就是崇祯元年。

听着崇祯年号的启用,朱大明的心里自然百味杂陈,有兴奋,有期待,也有担忧,有恐惧。在后世,这个年号寄托了实在太多的复杂情感,在历史上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天灾、人祸、战乱和屈辱的印记。

朱大明暗下决心,决不让这个年号如同历史上那样,成为后世中国人耻辱的记忆,相反,要让这个年号所代表的时期,成为中华民族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岁月。

曹化淳宣读完全是四六句、花团锦簇、工整对仗的改元圣旨,群臣接着跪拜,继续三呼万岁。然后是皇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李国鐠,宣读大赦天下的圣旨,非谋大逆等十恶不赦之罪,都在减等或者免除之列,有些遭受了水旱蝗灾的地区,也一并被免除了钱粮,并由皇帝和内阁拨银赈济。

当然了,因为阉党案而被定罪的犯官,则是遇赦而不赦,不在这次大赦天下的范围。群臣三呼万岁之后,中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站出来宣读崇祯元年三月,朝廷开恩科取士的圣旨,圣旨的内容当然是经过了皇帝的审定,而且这次恩科录取进士五百名的事情,经徐光启说出口后,马上引来了轰动,皇极殿内外的大臣们皆是震惊一片。

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当然算得上皇帝对天下士林儒生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恩典。这些通过考进士而有如今地位的文臣,最关心的当然就是科举了,所以这个圣旨一宣读完毕,大殿内外的气氛更加热烈了,百官三呼万岁的声音也明显高涨了不少。

殿内外跪拜的大臣们,本来以为这就已经结束了。但是没想到,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孙承宗又占了出来,宣读了一道更加令人震惊不已的圣旨。

令人震惊的不是开武举,因为武举早就有了,明朝的时候各省都有武学,虽然不少都是摆个样子,但武举却是是不是就要搞上一次的,如今的山海镇总兵赵率教就是武进士出身。

群臣震惊的是,这次开武举的规模,京营、九边、天下各地都指挥使司,都要参与,而且功臣子弟、尚书侍郎、地方督抚,都有名额可以推荐入读讲武堂,而且半年结业就授官。这在朝臣们看来,又是从未有过的一个天大恩典。

这下子不光是文臣了,本来一直抱着看热闹心态的勋贵武臣们,也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等到孙承宗念完这一道圣旨,勋贵武臣们立刻与文臣一起高呼万岁,声音比之前自然是大了不少。

群臣的表现,高高坐在御座之上的朱大明,当然也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但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这就是人性之中最基本的东西。单纯用儒家的道德仁义,来要求大臣们公忠体国,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他们的利益,与朝廷的利益,特别是与皇家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才能真正驱使这些臣子为大明的中兴效死力。

对于这一点,朱大明看的很清楚。明朝官吏的俸禄,相对比较低微,若是再不给他们一些特权,很难保证他们多数人对朝廷的忠诚。几道圣旨宣读完毕,改元大典的第一项仪式算是结束了。

朱大明返回中极殿更衣休息,然后在司礼监曹化淳和徐光启等礼部官员的安排下,在大内拱卫司和分布在宫城、皇城外围的上十二卫精锐护卫下,起驾出了紫禁城。

这是朱大明第一次离开紫禁城,但是并没有走多远。因为社稷坛和太庙,就在宫城与皇城之间,过了午门没多久,连皇城都没出,就到太庙的位置。

明代的北京城四四方方、一圈套一圈,最外围是外城,然后是内城,内城里面是皇城,皇城里面就已经算是北京城的核心地带了,紫禁城和北海、中海、南海都在皇城之中。紫禁城当然是其中最核心的一块区域了。太庙与社稷坛就在承天门与午门之间的宽阔御道两次左右分布。

皇帝到了太庙、社稷坛也是要下跪祭拜的,祭拜以后,由礼官宣读祷文,然后在专用的焚帛炉之中焚毁。

所有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朱大明也是感到疲惫不堪,再加上严寒的天气,原本还想走出内城,前往位于外城永定门内侧的天坛,祭拜上天的朱大明,突然有了一种庆幸。

由于司礼监和礼部,以及光禄寺等负责礼仪的官员劝阻,皇帝不必为了改元的事情,亲赴天坛,只需由礼部选派礼官前去代祝就可以了。

就这样,从太庙、社稷坛返回宫内,然后拿出一笔银子、锦缎和内廷造办之物,赏赐给群臣、勋贵和皇亲等随扈人员,改元大典繁忙的一天就算是结束了。

从这一天开始,大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崇祯元年,自然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崇祯皇帝。

来到这个时代的几个月里,朱大明始终徘徊在身份认同的模糊与纠结之中,那颗来自后世的灵魂,时不时地就会令他记起三百多年后的那个自己,然而随着改元大典的结束,一个全新的崇祯皇帝诞生了,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朱由检,一个拥有未来三百多年历史常识的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