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土匪进城(1/1)

明军在草原停留数日后,朱由校将军队一分为二,他自领一万人回京,而孙承宗则率领三万生力军,直接奔赴锦州前线。努尔哈赤此次没有捞到太多好处,说不定会搞些什么幺蛾子动作出来。因此辽东现在还离不得老帅坐阵。

当孙承宗得意地说道,辽东大小军务,现在正是其得意门生袁崇焕负责,应无大碍。朱由校惊得一蹦三丈高。立刻连拉带拽地将老帅弄上了一匹骏马,要不是旁人阻拦,他都差点快马一鞭,全然不顾孙承宗已是个六十一岁的老头。

而且朱由校少有的,用命令式口吻告诉老师,绝对不可以给袁崇焕太大权力,这人心里有一头对权力无限渴望的猛兽,如果不拴紧了缰绳,以后必定出大事。圆嘟嘟的大名,在后世可是如雷贯耳,忠勇无双自不必说,坑起皇上来也毫不手软…

孙承宗对于皇上如此大的反应,心里有些狐疑,但一想到袁崇焕虽然年已四十,但行为做事上多有狂傲之举。于是便以为皇上只是提醒自己,不可过于放纵。老帅心里虽然不在意,还是有点服气,自己看人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而马五接收了原翁牛特部和巴林右部的牧民后,带着缴获的翁牛特部资财和之前收编的零散牧民,进入了乌兰哈达东北数十里的喇嘛山境内,与刚刚驻守乌兰哈达的马金泉部五千人马互为犄角之势。对于这个像山贼多过像牧民的新任务,历来豪放的马五很是喜欢。

经过一些列的调动和布置,朱由校不漏声色的将明朝的实际防线,从张家口长城一线,向东足足前移了七百里,推进到了乌兰哈达(赤峰)一带。明军在西北部的压力大大减轻。原本像一个汤勺的明朝实际控制地图,成了一个带着两个耳朵的大汤锅。

由此形成了以乌兰哈达为中心,北控西拉木伦河,将蒙古各部生生割断;南连热河上营(承德),力保京城安危;西拒蒙古察哈尔土默特两部,并借机图谋河套;东敌科尔沁,可随时援助锦州的新局面。

将草原事宜安排一一妥当,朱由校也率领一万人马出发。走到热河上营时,皇上在这里洗了个温泉,觉得甚为舒畅。于是下令留下九千人,在此地修建皇家科学院第二分院,并将其洗澡的村子,重新命名为承德避暑山庄。

自此,京城—承德—赤峰一带被完全打通,明朝的战略腾挪空间扩大了上千公里。而原本的蒙古势力,此后再也未能踏足此地。蒙古各部就此分裂成东、西两大部族,后为明朝彻底兼并。此乃后话,暂略不提。

………………………………………………………………………………………….

孙承宗从张家口经承德到乌拉哈达之时,已经把这一带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狠狠收拾了一遍。朱由校并不想问老师是怎么收拾的,反正这一路上,他就没看见过活着的蒙古人。想想也是,这一带最大的蒙古部落也就几千人,小的只有几十人,如何跟两万五千大军抗衡?

如今在承德的草原之上,牛羊没看见多少,扛着锄头整理空地的汉人倒是看见了很多。不过多数属于流民,此地并没有官府进行管理,是个真正的“名号不掌于职方”之地。但朱由校一点不担心,当分院建立起来后,此地很快就会纳入大明政府手中。

朱由校令钱贵及其统领的老兵队驻守承德,另外下令孙传文暂领承德县令一职,率九千士卒,开始进行前期建设工作。科学院随后会派出能工巧匠到来,协助进行建设。

把事情安排完毕后,朱由校让医疗营和辎重营先行回京,自己带领剩余的一千人,向京城出发。

向京城走了两天后,朱由校马头一转,带领部队没入草原之中,消失不见了…

……………………………………………………………………………………………

时间转眼进入八月下旬,山西依然酷热难捱。这天正午时分,大同城外的山路上,一支运盐队伍正在艰难跋涉。挑夫肩上压着重重的盐包,小心地踩着山间碎石,缓缓向山顶移动。翻过这座山丘后,就将进入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随着周边草丛发出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一个壮汉探出了脑袋。挑夫们被这野猴子似的壮汉吓了一跳,以为遇见了传说中的山鬽。随即却听这壮汉开口说道:“敢问各位大哥,前面山下,可是山西大同府?”

见这山鬽说了人话,领头的挑夫便大着胆子说道:“前面正是大同府。我说,这位小兄弟,你杂成这模样咧?这山上可有些日子不太平了,莫不是遭了贼人?”

壮汉抠了抠脑袋哈哈一笑,随后便抱拳道:“小的先谢过大哥指点。至于贼人,这一路上就没遇见过。这些闲话不提也罢。敢问大哥这是要去那里?看样子,你们肩上的东西可不轻啊。这爬山过水的,可够你们受的。”

领头挑夫示意其余人休息一下,便卸下扁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道:“谁说不是呢,但庄稼人有的是力气。把这些东西挑到山下,就可以换五十文钱哩。”

壮汉闻言,一伸手就从身边的草丛里提溜了一个人起来,将那人眼罩一扯,便恶言恶语道:“你竟然敢欺骗猛大爷。你不是说你家东主乃良善人家,给这些挑夫每人每天一两银子的工钱吗?”

众挑夫定睛一看,不由得惊讶地说道:“哟,这不是张管家吗?”

张管家苦笑道:“猛大爷,俺是真没乱说啊,确实给的一两银子。只要他们每天挑盐二十趟,就是给一两银子,绝无欺瞒。您要是不信,尽可以问问他们。”

…………………………………………………………………………………………………

不待那些挑夫说话,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猛如虎伸手便拿了两个扁担过来,狠狠往张管家肩上一放,就听“哎哟”一声,张管家立刻被压成了土行孙。

猛如虎怒道:“这一个扁担足有三百斤重,你让他们一天跑二十趟,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好,劳资今天就先让你试试,看看怎么一天跑二十趟。”

这时,一个清越的声音传了过来:“行了,猛如虎,退到一边。”话音刚落,一个相貌英俊异常的年轻人便从树后闪了出来。挑夫们不由暗赞一声,好一个俊小伙,这模样要是进了大同府,那些小媳妇儿大姑娘不发痴才怪。就是年经轻轻的,为何当了乞丐?可惜了啊…

朱由校将头发上的几根草根弄下来,把腻成一片的头发用草绳裹了裹,随意问道:“你们可知这些食盐是要运往何处?”挑夫们左右看了看,都是摇摇头表示不知。

张管家见状,急忙说道:“这位小爷,小的刚才说过了,这些食盐都是有盐引的。不信,您可以跟小的回大同府。小的给你取来便是。”

张管家嘴里说着好话,心里却把两个强盗骂了个遍。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在大同府关外都能碰见强盗。十多个家奴,被这叫猛如虎的壮汉给收拾了不说,自家的马车也被霸占了。哼哼,只要进了大同府,有你们好看的…

“这话可是你说的。”朱由校说完,冲着猛如虎一使眼色。猛如虎立刻把手指放嘴里,打了个响哨。周围山坡上顿时冒出了几百个脑袋出来。

这下可是真把众人吓住了,这几百个半大小子都是打哪儿冒出来的?他们手里为何还拿刀带枪的?啊,他们难道就是这一个月来,在这周围专抢商队的土匪?完了,土匪要进城了…

几十个挑夫心惊胆战地跟着土匪下了山,走上了官道。原本熙熙攘攘地官道之上,见山里突然走出了大队乞丐模样的人,先是安静了片刻,随即便爆发出巨大的噪音。整条官道上乱成一团。

…………………………………………………………………………………………..

但很快,原先准备往大同城里逃跑的人,一个个便瞪大了眼珠子,不少人还使劲擦了擦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些乞丐将散落遍地的东西一一归置放好,没有一个人顺手牵羊往怀里揣的;看见路边有被挤倒在地的老人小孩,便伸手将他们拉起来;对那些忙着往脸上抹黑泥的大姑娘俊媳妇儿,他们看都没看;见有人的车驾上的重物散落一地,他们还帮着重新装车放好…

人群中那些走南闯北,有些见识的人,心里更是奇怪:这些人是土匪?怎么像传说中的义军?大明,亡了??

随着一声哨响,这些乞丐很快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刀入鞘枪上肩,站得如同标枪一般笔直。领头的壮汉,一声令下:“目标大同府,齐步走。”随即,这只队伍便迈着众人从未见过的齐整步伐,沉默地向大同府进发。

关外的骚动,自然早就引起了大同守军的关注。见到一支奇怪的队伍正在向这里开进,巨大而沉重的吊桥被立刻拉了起来,城墙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呼喝应战之声。

大同守将急冲冲上了城楼,仔细看了半天后,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表情,心里暗自想到:一个月前,便有兵部公文说,皇上正在草原进行军事训练,难不成就是眼前的这只部队?不能吧,皇家卫队成这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