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雨景(1/1)

公众假期免不了人来人往的,出行多了,只好延迟几天,到今天才上的火车。

火车上,看窗外,是一片白蒙蒙,皆因雨水不停,和潘叔坐在硬座上,很不舒服,“你还记不记得三月的时候?”

“记得,”潘叔聊起,“那时候我们是坐卧铺,可惜啊,卢旺达都不在了。”

“不仅卢旺达不在,”我看着雨滴不停,“连同盈盈也不在。”

“你这家伙,”潘叔大骂,“人家在的时候你又不去珍惜,等到人走了,在这里顾影自怜的。”

“怪我了。”我只能这么应着。

“不怪你怪谁啊?”潘叔数落着,“对了,这次去的那个岛,好像以前是个荒岛吧?”

“这几年开发的,”我说,“岛上除了没有桥,其他的都好,听说还有个温泉。”

“这样就够了,”潘叔忙说,“老子也好泡泡。”

“你自己泡去,”我说,“我还要跟姐姐团聚。”

“老毛病又犯了吧?”潘叔批到,“晚上还喊着盈盈睡不着,现在倒好,自己死性不改的,又去找新欢了。”

“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说,“我跟姐姐八年前认识的,没有那种关系,就是算作普通朋友。”

“普通朋友也可以发展的。”潘叔却言。

“不行,”我很理性,“你别傻了,没听地府说了吗?我和盈盈今生是注定一起的。”

“你以前不把花丛砍掉,”潘叔批到,“一天就别想着你的王妃会回来。”

“那都是前世的事了,”我却说,“现在没有什么王爷王妃了。”

“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潘叔却说,“不过啊,我还对你不放心。”

“你要是不放心,帮我找盈盈出来啊,”我说,“害我每天牵肠挂肚的,茶饭不思。”

“用得着我害吗?”潘叔看了看一座座蜿蜒的山峰,“你自己种的果,当然要你自己承担。”

“多谢你了,”我没好气的说,“当初又说缘由天定、份由天定,我现在是无缘无份,还要被你这个老头缠着。”

“我不缠着你,”潘叔说,“怎么帮你找线索?”

“什么线索?”我遂问。

“你家盈盈的线索啊,”潘叔解释,“要知道,人有时候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而不知。你的盈盈或者躲了起来,不想让你知道,但可能会回过头来看看你。”

“说的也是,”我又问,“您来找到什么线索?”

“我在杂志室里头,发现了一本很老的县志,”潘叔拿了出来,“看样子不像是本馆的东西。”

那县志写明是“霖田县志”,翻开第一页落款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距今不过才七十年左右。

“这本县志有什么奇怪的?”我看了一下,“好像没什么稀奇吧,可能是某人留下来的。”

“最奇怪的是,盈盈在走之前,收拾过杂志室,”潘叔说,“我记得那天是星期一,闭馆的时间,不可能漏了一本县志也没发现啊。”

“你是说,盈盈可能去了这个地方?”

“我可没说,”潘叔解释,“至于为什么会留下,我也说不清楚。”

“霖田县在什么地方?”我说,“怎么没听过?”

“我查了一下,就在厦门往上一点,那地方距离厦门不到两百里。”

“不到一百公里?”我略微思索,“那可不好,我爸一向不喜欢我去厦门那边。”

“我也没说要你去,”潘叔说,“我是觉得这个县志好看,所以沿途带上。”

“有什么好看的?”我说,“县志都是记录当地风土的,而且语言都是官方型的,我看着索然无味。”

“我给你念一段啊,”潘叔说,“万历四年,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贡生、殿试二甲第二名龚元英为霖田县令,在任三年、县内大治,山林匪寇无不降服、百业兴盛民得安居。元英有一女,小名毅琳,年不过二七,自小聪颖伶俐,能断阴阳。县署二十里外,有一镇名湖东,民以打铁为业,湖东环榕江、衔兰溪,舟楫罗列、旌旗蔽空,州府商贾无不购铁具为农事。一日,县衙来报,湖东镇有商贾铸铜五十斤之多,好事者以为镇内铁匠有举事之嫌,遂报县衙。元英以为将有大事,遂上书州府,欲除之。毅琳阻之,请派至湖东明查,得知镇内有一永昌宫,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主,铸铜乃为玄帝托梦,而成二铜鹤而,毅琳回禀,免湖东生民屠戮。回府之日,天降甘霖,电闪至中轿,毅琳罹难,倒插金钗。镇民感其恩德,乃修坟于此,建姑娘庙,镇民此后以姑娘庙为信。”

我问,“县志上说,这个龚毅琳,死的时候才十四岁?”

“是这么说的,”我想了想,觉得不对,“你说这丫头既然为镇民免去造反的冤屈,上天为何还要她香消玉殒的?”

“这你就不懂了,”潘叔解释,“上天觉得她功德一件,让她升了仙。”

“这个龚毅琳升的比少襦兄要快啊,”我说,“少襦兄也才十六岁。”

“不过这种也只是普通的地仙,”潘叔解释,“供奉她的只有湖东的镇民,出了湖东,可没几个人知道龚毅琳是谁。”

“那也是,”我总算懂了,“玄帝天后也要历代加封才有香火,龚姑娘只有一个镇的香火。”

“她起码还有香火,龙女就逊色多了,”潘叔说,“崆峒山是不毛之地,原本就没有香火,现在她又是个散仙,再不修炼,恐怕不到十年,就得轮回转世去做个凡人。”

“可她也说了,想做凡人。”我说。

潘叔笑了笑,“那可是,长身不老可是最大的折磨。”

“龚元英后来怎样了?”我忙问,“县志里怎么说?”

潘叔继续读:“元英丧女,布政使司念其功绩,上书礼部,加封杭州知府,后累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还做了大官。”我说,“县志里还有哪些有趣的见闻?”

潘叔翻了翻,又找到一段,“天启元年,曹大勇为霖田知县,县民上书,请立城隍于湖东镇。大勇遂上奏,明年,颁旨县署,乃修城隍庙于湖东镇内,此后州府九县十城隍。”

“九县十城隍?”我听着有趣,“有没有写湖东镇那个城隍原型是谁?”

潘叔仔细浏览过后,只得说:“倒也没发现,还是去到湖东找找城隍庙的庙祝问问吧。”

“还有没有其他的什么记载?”

潘叔又翻看了几页,“有了,民国二十八年,日寇侵我河山,东南半壁不幸染指,十月三日,霖田入寇,湖东镇率先罹难,镇民自发组织抵御,死伤无数。”

“今天就是十月三日,”我听后大惊,“不就是日寇入侵湖东的日子?”

“你先别急,听我读完。”潘叔继续念道,“日寇本有飞机五架,奉命炸毁霖田县,断绝军民借陆道得侨胞之援助。然,日寇飞机员投弹之时,忽见一对仙鹤翱翔天际,无拘无束,盘旋于霖田上空,飞机员见有仙鹤驾临,以为祥和之地,不忍染指血腥,遂离去,霖田全县幸保不失,我抗日之武装力量也借此壮大。后有镇民言,仙鹤乃永昌宫北极真武玄天上帝驾前铜鹤所化,镇民深以为信。”

“铜鹤阻挡日寇的战机?”我听着越来越有意思,“这本县志有趣的很,所记的东西都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算是一本山海经。”

“所以说嘛,”潘叔咧开那口大黄牙,“我要随身带在身上,得空时翻翻看。”

“这对仙鹤,不就是万历时候,湖东镇民铸铜铸出来的那一对?”

“没错,”潘叔说,“上回也写了,铸的是铜鹤。”

我饶有兴致,“还有没有其他的?”

他继续读,“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军民无不欢跃。县民欲为阵亡之抗日烈士修建忠烈祠,上书县长,县长以为建在湖东镇内为好,湖东镇古戏台,旧时为镇民休闲听戏之用,然抗战八年早已荒废,戏台中间有供奉龚姑娘牌位,乃前明盐运使龚元英之女龚毅琳。县长欲建忠烈祠于此,镇民不允,双方争执、大打出手,龚姑娘牌位忽自燃,化作灰烬。镇民乃知龚姑娘有灵,遂不再争拗。县长特拨款一笔,于镇外姑娘坟头大修姑娘庙,供奉龚姑娘,镇民无不拥戴。”

“龚姑娘居然显灵了?”我不禁称奇,“还自焚?”

潘叔解释,“县长既然看上古戏台,想为抗日烈士修建忠烈祠,那姑娘牌位肯定要挪走的,说不好听的,就是直接拆掉。你说镇民能愿意吗?要不是龚姑娘识相,这忠烈祠是建不好的。”

“我搞不懂,你说这县长,为什么非得在龚姑娘的牌位那边建?”

“这你还不懂?”潘叔说,“还不是为了香火?你想想,戏台都建在这里,说明这里住的人肯定多,人烟聚集的地方有戏看。我们以前的村子里,戏台都是建在村口,方便村民举起来看戏的,县长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你要是建在别的地方,烈士没人供奉的,不就白建了吗?”

“原来县长是这样盘算的?”

“不盘算能行吗?”

“那龚姑娘的庙建在镇外,香火岂不是少了?”

“你想得美,”潘叔解释,“龚姑娘可是受了四百年香火,镇民也不会挪地就不去拜拜,何况姑娘显了灵,信众或许比以前多了。”

我又问潘叔,“你再看看,有没有别的?”

潘叔翻看了几页,没有别的发现,却找到一张发黄的纸片,写着:1981年,湖东镇为恢复被破坏的文物古戏台,决定将原有“忠烈祠”移到三十公里外的山上,并派专家按照抗战前的模样重修好古戏台,并把戏台作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来县长还是失算了。”我看着纸条。

“岂止是失算啊,”潘叔收起纸条,“是多此一举。”

“什么多此一举?”陈少襦又像个蜘蛛侠,半吊着垂下来,吓我一跳。

我说,“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周围的人也盯住了,毕竟这里是公共车厢,不是单列,像这样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能不让人起疑?

“我一路上跟着你们来的,”陈少襦坐到我的旁边,“不过啊,在头上飞的太累,所以进来你们这里歇会。”

“你在头上飞?”我看着外头的景色,雨似乎少了点,“该不会这场雨也跟你有关系吧?”

“你可别忘了,”陈少襦不知哪来的波棒糖,“我可是龙族,龙族经过的地方都免不了水。”

潘叔解释,“还用说吗?风从虎云从龙,云行雨施就是这个道理,这陈少襦一出现,雨水就自然下来。”

“龙族还有这个功能?”我略加思索,“少襦兄,崆峒山缺不缺水?”

“缺水啊,”陈少襦拍我大腿,看起来像个太妹,“你不晓得,那边终年也没几滴水,所以人烟稀少,山上除了道士,就是居士,压根就没几个人来供奉我。”

“你可以下雨啊,”我说,“你下几场雨解决这个缺水问题,信众不就来了吗?”

“你想的太简单了,”陈少襦指着我说,“别忘了,我生平就是临安府一个小丫头,崆峒山的人没几个认识我,何况我是被指派到那边的,山上的道士只知道有个龙女的牌位,可我位卑,压根就没几个人供奉我的。”

“那你跟这个龚姑娘可不一样,”潘叔拿着《霖田县志》言,“里头的龚姑娘,镇民为了她跟官府差点大打出手的。”

“是啊,”我跟着揶揄,“这龚姑娘比你小了四百岁,可人家香火没断过啊,现在香火还在呢。”

“香火在也成不了气候,”陈少襦很淡定,“要知道,地仙成天仙,起码要五百年修炼,而且修炼到五百年就要上奏天庭,看能不能成天仙。之前的鲤鱼精就花了前年的道行,这个姑娘家的,还得多一百年。”

“五百年一次?”我听了快晕过去,“不是说凡人过了百岁,升天就是天仙了吗?”

“我且问你,”陈少襦说,“时间能上百岁的,能有几个?”

“现在越来越多。”

“可终究还是少数,”陈少襦说,“老子从地仙打回来做了散仙,现在自由自在的,多好。”

“少襦,”潘叔劝道,“你还是赶紧修炼,恢复地仙之身吧,散仙不过几十年就得打回原形,变回凡人,受生死轮回。”

“道长不也生死轮回了一千五百年?”陈少襦咬着波棒糖,“仙人的日子如何,你们可知道,每年逃窜下凡的不在少数。”

“言尽于此,”潘叔继续看县志,“我可不多说了。”

“少襦兄,”我打起她的主意,“你是龙族对不对,你可有法子,帮我找到我的意中人?”

“淮王殿下,”陈少襦拍拍我的额头,“你自己的破事自己想法子啊,找我干嘛?”

“你不是散仙吗?”我说,“自由来自由去的,不如你帮我个忙,全国各地去跑,看看盈盈跑到哪里去了,回来告诉我。”

“淮王你好盘算啊,”陈少襦打了个喷嚏,“权当我是你的探子?”

“不算探子,”我只得动之以情,“龙女啊,我俩三世结缘,情分深厚,要怪就怪我不懂珍惜,如今人去楼空,你让我何处寻觅?就看在我曾经助你抵御地府,又把办公室借你修身疗养的份上,帮我一回可否?”

“我可没说不帮啊,”陈少襦绕绕头发,“可是淮王,你要知道全国之大,我就算能自由来去,也得停下来一个个的大海捞针,找到何年何月?”

“猴年马月我也得等,”我说,“毕竟是夙世因缘。”

“船到桥头自然直,”陈少襦劝了劝,“你还是想想怎么放松吧,我这次来找你们是来玩的,不是来听你啰嗦的。”

“别废话了,”潘叔拍了拍我的肩膀,“要不,你看看县志,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我只得随意翻找,又看到这样一段:大宋淳熙二年,县内大水,淹没者十四,民房损坏者十六,盗抢四起,湖东镇有民见一真人,披头散发,手持宝剑,左脚踏龟、右脚踏蛇,呼风唤雨,顷刻云去也、水退也,生民得以保命。民以为北极天尊降世,遂于镇内建一永昌宫供奉,崆峒山有道者尊,在此挂单,广收弟子,后成仙去。

“少襦兄,”我对她说,“这上面有说你们崆峒山一个道士,得道成仙了。”

她不禁咬断波棒糖,“你别提些有的没的。这人在崆峒山修炼不得,才跑到那个地方去,我这散仙,”她有些想哭的样子,“连个供奉我的道士还不如呢。”

“你还是赶紧恢复成地仙吧,”潘叔说,“再等个五百年,争取成了天仙和上仙。”

“这可不得,”陈少襦说,“你别忘了,天庭的我开罪了,还是像现在这般,自由自在的。”

潘叔只得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