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瓷器(1/1)

鲁杨听了苏迁的话,也是恍然大悟,忙躬身说:“请小姐放心,我们鲁家一定也效忠小姐。至于小姐说的那十万两银子的问题。其实不用。我们鲁家虽然不是多么富有,但是,这些银子还是能拿出来的。小姐给了我们鲁家庇护,还给这样的技术出来,已经足够入股的了。”

秦明月想了一下说:“那好,我也不跟你们客气了。我之所以拿出来银子,是因为我希望能尽快建立大工坊。虽然你们鲁家一定也有工坊,但是,规模还不够大,我希望更大规模的,这样才能更快的赚取银子。”

秦明月其实现在手头也不怎么宽裕。虽然有了沈家送来的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可是,那十万两给了哥哥秦国松赎回宅子去了,饶是如此,还不够呢?还欠着人家奉西商人两万多两银子呢。不过,现在秦明月仕途如日中天,那些聪明的奉西商人,也不催着,任由秦国松欠着,甚至都不要利钱。

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秦明月现在每个月也能从织染坊里面拿五千到八千两银子回来。可是,这些银子,秦明月一来要每个月往礼国公府补贴进去千两左右的银子。二来,还要留着一些秦明月自己花费,比如做衣服,打首饰,打赏身边伺候的人,给护持自己的暗卫们发放福利。所以,这些银子也是所剩无几。

虽然有太后,师傅给的庄子,可是,这才第一年,又没有到秋收的时候,根本没有收租,自然也就没有收入,反而要派人照顾田庄,投入了一千多两银子在这些庄子上面。

秦明月之所以跟鲁杨说,能秋天的时候,拿十万两银子给他们家开作坊。那是因为她算着到了秋天,入冬的时候,差不多海上的船只都能回来了。沈家,至少会给她结算二十万两银子的提成。拿出来十万两也是可以的。

其实,这二十万两银子看着是多,根本就不够秦明月使用的。这礼国公府的宅子还有一些欠债,另外宅子赎回来了,可是一直都没有休整,这么大的宅子要想休整,再给所有的房子都配上家具,窗帘,摆设之类的,没有十万两银子,根本就是休想。

另外,秦明月还想给礼国公府多置办一些产业,这样省的她日后老是补贴。还有,明年应该家里的姑姑,姐妹,哥哥都要婚嫁了,他们的年龄接近,只能挤在一起办喜事,这样一来,没有十万两银子,也不行。

所以,这二十万两银子看着是多,其实,根本就不够用。秦明月还好有一个指望,她估计到了秋天,何锦芳该上京城了。那些缂丝和妆花大概能卖出去第一批了。这好歹还能有一些收入。不过,第一年,熟练工肯定不多,出产也就不会多。那么得到的利润也不会多。

秦明月真的很需要银子啊,能省一点,自然是要省一点的。

眼下,鲁杨说,鲁家不需要这十万两银子,那秦明月正好不投入了。不过,秦明月还是说:“这个事情呢,鲁大人,你还是跟你们家主商议,要是需要这十万两银子,我自然能拿出来。”

鲁杨本来还想推迟,不过,他想了一下就答应了。

秦明月对苏迁说:“这上面制作瓷器的方法,想来,你们苏家会心动。你们苏家本来就世代供奉于摘星楼,对摘星楼那是忠心耿耿,想来一定会和我合作的。只是,我需要扩大生产,所以,你们家的作坊要不要扩大,如果需要扩大,要不要我投入资金,我也可以出十万两银子。”

苏迁忙说:“小姐,您的钱我们是不用了。我们苏家虽然只是工匠家族,但是,历代积累也不少,别说是十万,就是再多一些,也能拿出来。可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想要和小姐说。”

“既然小姐要做大生意,需要大作坊,那我们苏家的作坊和人手估计还不够。您给的这些烧制瓷器的方法,并不是一种。是很多种,还都是失传了的前朝瓷器制作方法。这可不是我们苏家一个能吞下来的。”

“比如说,这种如玉的白瓷技术,对我们苏家正好。本来我们也在烧制白瓷,得到这个技术,一定能更加好。还有那种薄胎的如烟瓷器,那也是我们苏家的强项。可是,您这上面那种特殊制釉的方法,开裂冰片等,还有三彩的制作,就不是我们苏家的强项了。这正好是我妹妹嫁过去的赣省连家擅长的。如今连家的家主正是我的姑父,当家的女主人,正是我嫡亲的姑姑。现在我妹妹也嫁过去了。连家已经和我们苏家联系到了一起。”

“不知道,小姐能不能同意,让连家也成为小姐的家臣,和我们苏家一起经营这些瓷器制作。这样,我们苏家的作坊出一半的瓷器,连家的作坊出一半的瓷器,就不用扩大作坊,也不需要另外培养人手就成了。”

秦明月听了皱了眉头,半响没有吭声。这样的好事,秦明月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她收家臣,也不是随便收的。首先考虑的就是忠心问题。苏家和鲁家都是她上辈子考验过的,所以,她很放心,这位于赣省的连家,她可是没有把握。

不过,这么一想,秦明月倒是回忆起来,前世,她召集苏迁等人研究前朝的烧瓷技术的时候,最后好像就是请了赣省一位连家的大师来一起研究才成功的。好像有一次自己去亲自嘉奖他们,恍惚听到苏迁叫这个大师姑父。因为这个叫法很特别,所以,她还有一些印象。只是,秦明月前世从来都不通人情世故,对于这些姻亲关系一点都不关注,所以,也没有问。

如今想起来,那个大师应该就是苏迁的姑父,连家的家主了。那个人给秦明月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不但技术精湛,对摘星楼也很忠诚。好像听说,以前就在摘星楼供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