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无休止的巴尔干争端(1/1)

德累斯顿是欧洲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宽阔的公路向北直通柏林。而往西则可以到达法国加莱、比利时、荷兰等国;往东则可以到达波兰、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境内。东南是德意志联邦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在乌斯季转入捷克的公路,可以直达捷克的首都布拉格。

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德累斯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路交通是德累斯顿的一大特色,贯穿南北的易北河是中欧繁忙的主要内河航运之一,通过易北河及其所连接的航运水道,货物可直抵马格德堡、并通过不来梅、沃尔夫斯堡、汉诺威、汉堡等地进入北海。西北方向是易北河的主航道,可以从易北河口通往波罗的海,并到达波罗的海各个沿岸国家。南部方向是黛娜考察的重点,实际上,易北河更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历史上,因为德累斯顿曾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并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兼任过波兰首都的角色,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市内囊括许多乡村地区,尤其是城北的德累斯顿草原,面积达多到50平方千米,因此,埃里克当初就比较倾向于这里,因为地方够大,交通够方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起步更容易,因为买地够便宜。

发源于南部山脉的水系支流不断汇入易北河,河水四季丰沛,并穿过内城区域,而德累斯顿又位于易北河繁忙水道的两岸,使得德累斯顿更加具有欧洲中部商贸枢纽的潜质。

埃里克集团兵工厂就在易北河东岸,是一个极具当地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许多国家带来了灾难,但也给少数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随着战争的结束,不少国家似乎还没有从沉痛中清醒过来,而作为战争轴心的德国却正在千方百计进行烽火涅槃,虽然资源短缺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乏力,但埃里克善于搜集和利用人才,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创造发明,不断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

离开法兰克福后,黛娜来到了德累斯顿的埃里克兵工厂,这是她自己的企业,等同于回到了她自己的家。抛开总统夫人这一层关系,黛娜照样能在德累斯顿找到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因为埃里克集团在这里的影响远非其他行业可比,更何况黛娜的知名度在成为总统夫人后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埃里克希望妻子能够很好地利用家族的荣誉和德累斯顿良好的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将第一手资料向总统府和内阁进行及时呈报,以便国家和地方政府早日对经贸枢纽进行合力打造。作为这一重要的国家举措,黛娜的心里非常清楚,因为这将关系到德意志联邦将因此获得更多的低价格生产能源,也将更多地向国外输出本国高精新技术设备和高附加值成品,换来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即将到来的经济腾飞插上起飞的翅膀。

黛娜的到来让德累斯顿市府非常振奋,德意志联邦的办事效力令市府政、经两届感到异常惊讶,可行性报告发出不到一个礼拜便得到了国家的积极回应,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为此,市政府立即成立了考察小组协助黛娜的工作,另外,土地管理选址和确权也在同步进行。

当地民众一直非常拥护德意志联邦国家新政权,埃里克总统赤诚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更加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可。只要是兴利除弊的好事,当地政府和民众都会积极响应,尤其是在选址征地时,老百姓不计得失、主动让路的佳话一时成为全国称道的风尚。

就在德国如火如荼进行经济复兴的同时,特兰西瓦尼亚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正在成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争夺的地方,双方军队一度有过中低烈度交火,但是随着德国在欧洲的影响,两国一直在保持克制的瓣提下明争暗斗。

埃里克曾经也想过从中进行平衡和干预,但由于国建设内事务缠身,尤其是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发展更让他更富有兴趣,因此,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英国虎头蛇尾、不负责任有关,罗马尼亚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得到英国许诺的土地,所以才打算自己亲自出马,尽一切所能在这一区域获得自己想有的蛋糕。英国政府自知理亏,加上悬孤海外,兴兵也许于已不利,加上世界和平呼声异常强烈的之际,恐怕也无法得到国内民众和国会的支持,只能望洋兴叹,丝毫没有能力制止。

当事国之一的匈牙利从表面上看非常无辜,因为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匈牙利也没有获得自己所要得到的胜利果实,而匈、罗两之间又本属宿敌,因此,在对待特兰西瓦尼亚的土地问题上,两国一直争执不二,互不示弱,直至先后派兵强行进驻。一时间风云再起,冲突不断,虽然战争层级很低,但对兰西瓦尼亚的住民却极不公道,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除了国内发展,埃里克对邻居打闹毫无兴趣,但作为在地区乃至欧洲颇有影响力的大国,德意志联邦不出面是肯定是不行的,更何况问题就发生自己的家门口,如果事态严重失控,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大量涌入德国,势必造成边境秩序大乱。埃里克非常恼火,只得急电正在美国访问的外交部长米勒提前结束美国的行程,迅速前往上述各国进行紧急斡旋,并命令国安部长汉斯?克卢格密切注视国内舆论潮流和国际大国之间的态度;同时命令国防部长瓦尔特?勃劳希契暗中调兵遣将,以防边境不测。

所有准备工作和边防部队到位后,埃里克随即将III型坦克继续验证的任务交给了弗莱彻?冯?瓦特上将和古德里安少将,并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凡是国家军事领域的武器装备,都必须依照国家重大项目检验程序验证后方能准予服役,外贸型产品也同等重要,然后火速从法兰克福回了柏林。

第二天,埃里克发表了措辞严谨而又强硬的全国广播讲话,警告个别不负责任的国家不要蓄意挑起事端,并告诫全军和全国民众,无论国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态,德国要排除一切干扰,砥厉前行。因为摆在德国人面前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

当天晚上,在汉萨菲尔特宫总统定期会议上,埃里克对政府各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由施特雷泽曼总理负责内外协调,并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外交部长米勒负责国际间事务,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财政部长亚尔马?沙赫特、内政部长汉斯?路德负责国内经济建设事务,直接对德意志联邦总统负责;并重申,德意志联邦仍然致力于本国综合国力全面发展,致力于积极参与国际和平外交事务,反对强权政治和不理智的经济封锁。

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前不久,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的纷争再度出现了有限的冲突升级,然而,两国在外交和军事上虽然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彼此谁都无法做到克敌制胜,最后还是半斤八两、难分胜负。埃里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两国冲突的频率,紧接着,米勒亲往上述两国斡旋,并寄希望于匈、罗两国放弃仇恨,坐到谈判桌前磋商解决争端,以期达成谅解,结束双方激烈的流血牺牲和武力冲突。

迫于德国的压力,匈、罗两国都极不情愿地同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但分岐仍然太大。

宣布独立后政治并不稳定的匈牙利由卡洛伊伯爵领导的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派出外交官员远赴柏林,请求埃里克总统主持公道。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但却一直从意识形态上支持德意志帝国的盟友,德国方面也有不少人觉得应该助其一臂之力,但是,内阁会议却没有得到通过,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比较脆弱,而且一直想寻找借口制裁德国的法国正在虎视眈眈。施特雷泽曼总理和米勒部长转达了埃里克总统的问候,并非常惋惜地将“爱莫能助”的结果告诉了匈牙利外交官。

紧接着,罗马尼亚派出的代表团不久也到达了柏林,施特雷泽曼表现十分冷淡,最后只得由外交部长米勒出面接待。早就收到总统埃里克重要指示的米勒,表面上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罗方代表,通过一天的交涉,德国明确表示在对待特兰西瓦尼亚的问题上,德意志联邦不持立场。这个结果对于罗马尼亚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并不是坏事,至少证明德国现在无意干涉巴尔干半岛问题,罗马尼亚可以依据“柏林和谈”夺取自己想要的土地。

实际上,罗马尼亚攀扯德国纯属迫不得已,因为此时的苏联自身麻烦不断,不想被巴尔干半岛事务缠住,而一直慑于德国战斗力的罗马尼亚,非常担心德国在这个时候偏向匈牙利。万一德意志联邦总统脑子一热答应了匈牙利,那么,罗马尼亚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有可能重蹈历史悲剧,甚至灭顶之灾。实际上,自一战以后,各国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明哲保身的同时,都在整肃国内的麻烦事。别说德国与苏联,就连法、英、美等国此时都不愿意再次介入一场没有任何油水可捞的局部之战,以避免惹上一身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