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煽动翅膀的恶果(1/1)

就在艾德里安小心翼翼的经营着整个东线的后方时,1916年2月,柏林本部在法金汉的一声令下,发动了凡尔登攻势。

被抽走本就捉襟见肘的东线力量之后,兴登堡直言此举简直是发疯,可这根本无法改变仍旧需要抽走大批部队调往西线的事实。

此时的俄军在新北方面军统帅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趁势发动了向里加发动攻势,之后又继续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却东线大本营连续看破并击退,终于是郁闷的下课调任了。

仅仅月余,在西南方,俄军的新任统帅由原第8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接任,之后在夏季发动了长达三个月的大规模进攻行动。整个西南方面分成七部多地段实施突击,德奥联军虽然保住了大部分阵地,但是仍然是丢掉了戈尔利采战役夺回的大片领土,包括哥佛尔和伦伯格两个东部重要的交通城市。

就在战况正在进一步恶化的时候,艾德里安拿着一份兴登堡亲笔签署的文件直接到了本人。

“元帅,我不太同意这样的分配。”艾德里安非常直接的指出了关于前线补给的比重方案,让兴登堡很诧异。因为艾德里安从来不管这些事情,这倒是头一次,一筹莫展的兴登堡很想听听这个喜欢创新和非常会分析的年轻人能给自己一些什么提示。

“你说说你的意见,但我不保证会采纳。”兴登堡放下手里的钢笔双手交叉躺在了椅子上示意艾德里安可以开始了。

想好了对话的艾德里安把布鲁西洛夫的事情给兴登堡说了一遍,兴登堡听完也没觉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也就没有插话。接着艾德里安又把戈尔利采战役中第8集团军对德奥联军做出连续机动最后突破的事情着重放大,这才让兴登堡有了点兴趣,心想艾德里安竟然还有这个天分。却不晓得艾德里安只是很忌惮布鲁西洛夫罢了,所以才格外关注。

布鲁西洛夫虽然年纪大了,却是一个敢在实战中运用新战术、新战略部署的人,在战略上实施多地段突破的手段就是他第一个敢想并且敢做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年纪大了,却绝不能小看,不然事情的变数就太大。

多地段实施突破其实还有一个叫法是渗透战术,在二战时的德军手中运用得出神入化,一度打得法军溃不成军,可见此法厉害之处。

接着,艾德里安拿起笔在白纸上画出了自己抢记的地图和双方目前形式。看到一幅错位明显却还是显得工整的东部战区草图在眼前慢慢清晰并开始画出双方攻势时,兴登堡的眼睛放光了。

因为这幅攻势图和作战室里的攻势图非常相像,却有很多重要的细节不同。看到艾德里安画完后,兴登堡沉声问道:“你是以什么根据画出的这幅草图的?据我所知,作战室里的地图你没去看过。”

确实如此,俄西南方面军发动攻势后,艾德里安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敢去作战室参与部署,而是根据兴登堡的指示进行后勤工作。

艾德里安想来想去只怕也没想到兴登堡在意的不是地图上的双方攻势,而是他的消息来源,毕竟两人的思维不同。兴登堡作为沙场老将,自然明白这样的情报来源关键性,而艾德里安却忽视了,他没这个经验,是一张白纸,仅仅靠着抢记。

艾德里安听到兴登堡这样问后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嗯嗯啊啊的站在原地,却不料还是兴登堡先开口了。

“算了,既然你不想说,我也不逼你,知道你之前一直经商,或多或少都有些手段。”兴登堡把这当作了艾德里安的商业能力了,毕竟经商的人到达艾德里安这样的程度,若说没点特殊的手段,也是不信。

“你不能告诉我情报的来源,我是没办法用你这幅地图的。”兴登堡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

两军交战,情报有时候能起到决定性决用,可以获胜,亦可以惨败。就看双方指挥如何取舍,还有就是辨别真伪。艾德里安的地图在没有看过作战室的地图就能画得几分神似,兴登堡本能上又相信艾德里安的忠诚,可终究无法在其他将领面前解释。一副作战地图,要经过侦查部队汇报的情况,前线指挥官汇报的情况还有其他方式,包括内部刺探等,汇总之后辨别真伪了才会真正拿来作为针对部署使用和分发。像艾德里安这样信手拈来,还手工花错位的地图是没法拿来使用的。

但兴登堡又不得不承认艾德里安画的双方部署图很贴合实际,也符合俄军现在的利益需求。眼看兴登堡拒绝了自己,艾德里安急了,脱口而出了一句让兴登堡懵了的话来。

“论排兵布阵我不如你,若是要说国际形式,你未必如我。”艾德里安是真急了,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活了下来,他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交代了。虽说历史上的布鲁西洛夫并未进一步扩大战果,但谁也不能保证历史不会出现偏差啊。

摔门而走的艾德里安按住心中的怒火回到了自己的指挥所。

就在两人谈话后。

东线的战况开始了变化。

布鲁西洛夫今天心情很好,因为受到了沙皇的赞扬。更是因为他一上任后就能带领俄军拿下胜利,这在整个欧洲东线战场来说都是独树一帜的。而他现在也有些纠结,就是因为战役的进行太顺利了,远超他的预期。原以为会有更大阻力的德军主力一线并没有如预料的那般发动猛烈的反攻,而是做做样子就退守了。

盯着地图的布鲁西洛夫皱起眉头,他其实是担心若是后军的补给若是没有顺利跟上的话,会最终导致全线崩溃,到时候不但即得的胜利果实又要让出,可能还会被迫退守明斯克沿线。良久,下定决心的布鲁西洛夫将铅笔头以利沃夫画了一个大大的圆。若是艾德里安在这里的话,不难发现,那里就是布鲁西洛夫突围的地方。

“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布鲁西洛夫如是说道。

1915年4月2日,布鲁西洛夫战役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边境,全长450余公里,漫长的对峙线甚至在排场上超过了西线。就在德军疲于奔命,兴登堡大骂法金汉误国时,俄军的新动作又开始了。

被布鲁西洛夫重新编组的最南部第7集团军群于4月2日这天,经由炮兵的几次精准弹幕打击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一点余力也没有留下。这块崭新的战场因为没有遭受持续的炮火打击,地势平坦,俄军非常快速的就冲到了奥匈帝国阵前。只不过一个照面,奥匈帝国军队就崩溃溃散了,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区竟然仅在1天之内就拱手让人。

虽然击溃了正面的奥匈军队,布鲁西洛夫却并没有允许俄军第7集团军群趁势北上形成包围圈,而是就地休整。

这场创新的打法再次给布鲁西洛夫带来一次胜利,而这次的精准打击也成了致胜的关键因素。与旷日持久的炮击战不同的是,精准弹幕打击对进攻方需要踏过的场地的损害非常小。再加上新建立的防线非常平坦,俄军经由上一场胜利正是士气高昂。

被打蒙的奥匈军队指挥官竟然害怕俄军会趁势往北包围,全线撤退至国境线内,而驻守在喀尔巴阡山脉北部的德奥联军第11集团军承担了这次的阻击任务,原本6个集团军才能布满的战线只用了一个并不满员的第11集团军来填补就可想而知防御的薄弱了。

不顾德军劝阻的奥匈军队并没有选择远路绕回后方,而是选择了在第11集团军的掩护下撤退,而指挥官的能力和部队的成分也导致了这次撤退混乱不堪,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不通,而指挥官人员素质太低,完全就是战时提拔的机制导致力量和能力不匹配。22万的奥匈大军硬是把战线拖出足足45公里长,相当于前部已经快到到达时,后部仍旧还在原地。

善于抓住时机的布鲁西洛夫命令休整多时的第7集团军群和第5、第6集团军群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发动了喀尔巴阡山脉歼灭战行动。第11集团军过长的防线并没有过多的阻拦俄军正面三十倍于己的兵力优势,不到一个小时就失守了大部分地区,整个奥匈撤退部队的侧面暴露在了俄军面前。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性事故就此开始。